- 藍海銀行互聯網存款“截流”之困:成本壓力求解
- 2021年01月29日來源:中國網財經綜合
提要:2021年初,銀行借互聯網平臺“拉存款”戛然而止,攬儲利器被“收繳”,首家與京東金融合作的民營銀行——藍海銀行,成為了該平臺上最后一批下架存款產品的銀行之一。
2021年初,銀行借互聯網平臺“拉存款”戛然而止,攬儲利器被“收繳”,首家與京東金融合作的民營銀行——藍海銀行,成為了該平臺上最后一批下架存款產品的銀行之一。藍海銀行是中小銀行通過互聯網存款迅速擴張規模又在監管風暴下退守領地的典型代表。在生存窘境之下,如何解決中小銀行負債端成本“剛性”問題,引導其更好的發展,需要市場各方共同探索。
轉移陣地
在銀行互聯網存款新規“靴子”落地后的第10日,1月25日,藍海銀行官網發布公告稱,該行在第三方平臺(如京東金融、陸金所、度小滿等)的個人存款業務,均已平移至該行自有平臺正常辦理。在互聯網平臺下架的同時,該行在“留存量”和“拉增量”上“雙管齊下”。1月27日,一位此前在京東金融上購買過藍海銀行存款產品的用戶對記者表示其收到了該行發來的短信,提示藍海銀行存款業務轉移至自有平臺;另有用戶提供給記者的截圖指向,該行正在微信推廣廣告:“要存款來藍海,存款產品年化利率最高可達4.8%,點擊就來買。”
公開資料顯示,藍海銀行于2017年5月24日獲批開業,總部位于山東威海,由威高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山東省內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是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致力打造O2O類互聯網銀行。
2018年4月20日,藍海銀行與京東金融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成為首家與京東金融深入合作的民營銀行。2021年1月19日,在銀行互聯網存款新規發布后的第4天,記者注意到,京東金融上僅余6家銀行的存款產品針對存量用戶正在售賣,藍海銀行就是其中之一,并被首頁推薦。
在互聯網流量平臺合作推動下,藍海銀行存款業務得到快速增長,存款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藍海銀行各項存款余額從2017年末的27.88億元增至2019年末的225.43億元,儲蓄存款余額占比從2017年末的3.26%增至2019年末的87.82%。
“存款產品從互聯網平臺下架,對中小銀行影響將非常顯著,未來兩三個季度內增長速度可能會明顯下滑,不排除會有負增長的情況。突出的表現就是存款增速會減慢,特別是一些中小銀行維護客戶、資金來源可能就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銀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王劍輝對記者如是說。
對于互聯網存款產品下架,藍海銀行對記者表示,該行主動適應互聯網存款監管新規,未來,將持續發力自營APP建設,一方面,精選多款優質產品全方位滿足用戶的存款需求;另一方面,不斷升級服務體驗。
負債成本抬升
“弄潮兒”搭上互聯網平臺的東風迅速擴張,支撐其前期發展,但在存款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負債成本也值得關注。
2020年10月以來,藍海銀行不斷提高相關存款產品利率,以藍貝貝360天周期付息產品為例,自2020年9月27日由年化利率4.2%調降至3.9%之后,利率便一路調升至4.7%。尤其在歲末年初銀行“開門紅”攬儲,也是互聯網存款新規監管風暴來襲前的2020年12月-2021年1月期間,該行密集發布存款產品利率調整公告。其中,藍貝貝360天周期付息產品2020年12月以來利率提高了0.7個百分點。
“周期付息”存款產品,即客戶存款滿一個周期后,銀行就按照約定的利率為這一周期付息。如果未滿一個周期的,則按照活期存款計息。頗具爭議的是,產品設計表面的背后,不少銀行的“周期付息”產品滿足一個周期,利息兌付時就可以本金連帶滿期年化利率水平計算的利息全部支取。
同樣以藍貝貝360天周期付息產品為例,該產品存期5年,滿期年化利率4.7%,據該行工作人員介紹,該產品滿360天即可本息全部支取,利率仍為4.7%。同樣形式的“周期付息“產品,在多家民營銀行以及部分中小銀行中“流行”。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本息皆可按周期取出,則與之前被叫停的“靠檔計息”無本質差別,會引起商業銀行負債端的不穩定,形成期限錯配,造成流動性問題。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進一步表示,部分銀行根本上還是未擺脫傳統粗放型經營模式,負債定資產。而不轉變銀行經營模式,拓寬負債渠道,尋找新輕資產盈利點,要降低銀行高息攬儲動力難度可想而知。
成本壓力求解
藍海銀行僅是互聯網存款新規下的眾生相之一。從原本的“摸著石頭過河”到放棄流量通道退守領地,反映了部分中小銀行的生存窘境。“實話說,壓力非常大,但感覺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銀行互聯網存款新規落地后,一家民營銀行相關負責人在跟記者談及此事時頗為無奈。
王劍輝指出,監管層面可以考慮一些半市場化的方式,比如設立政府主導的中小銀行拆借基金,中小銀行基于給中小微企業貸款可以向這些特殊基金拆入流動性。更重要的是,中小銀行自身需要在經營層面下功夫,如何經營儲戶的錢,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能夠帶來最好的收益,才是持續經營的根本,要為以后長足的發展打下基礎。
周茂華指出,緩解中小銀行負債壓力,央行可采取結構性政策定向釋放長期限資金,拓寬中小銀行負債渠道,但政策扶持“救急不救窮”,且存款準備金率已處于較低水平。對中小銀行自身來說,需要加快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治理,精細化管理,提升風控和經營水平,憑借地緣優勢,深耕區域市場,提升服務質量與客戶黏性,多渠道補充資本;加快調整與第三方平臺合作模式,根據監管環境、宏觀經濟發展趨勢調整銀行發展戰略,拓展輕資產業務等。
“回歸自營平臺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是該做的‘補課’。中小銀行首先要匹配銀行自身的技術能力、符合自己的戰略定位,更重要的是要確定,自身是適合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做大做強,還是適合服務一些專業性的小眾的客戶群體,需要銀行做一個深入的自我診斷,才能尋找到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王劍輝如是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