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調行業十年之爭:小米“包修”破局,格力“不用修”立標
- 2025年09月20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當小米用“10年包修”打破行業規則,格力以“不用修”捍衛品質尊嚴,這場對決已超越商業競爭范疇。它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在存量競爭時代,唯有將技術創新與用戶服務深度融合的企業,才能贏得時間考驗。正如朱磊所言:“銷量是一時的,質量是一世的。”而這場戰爭的終極裁判,將是千千萬萬用腳投票的消費者。
2025年9月20日,北京——當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直播間宣布“米家空調全品類10年免費包修”時,這場持續數月的空調行業“品質暗戰”被推向高潮。僅隔數小時,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便在微博隔空回應:“十年免費包修是承諾,十年不用修才是實力。”這場由頭部企業主導的服務標準升級戰,不僅重塑了行業競爭規則,更將消費者對家電品質的期待推向新高度。
小米破局:用“全免費”重構行業規則
小米此次推出的“10年免費包修”政策,以“三全”姿態打破行業慣例:
全品類覆蓋:涵蓋掛機、柜機、中央空調,突破行業僅對掛機提供長期包修的局限;
全流程免費:承諾整機、配件、上門服務、人工、檢測、加氟等全免費,杜絕“保修”變相收費;
全生命周期兜底:覆蓋空調10年安全使用年限,相當于提供“終身”保障。
盧偉冰在直播中直言:“中央空調維修難度大、成本高,但用戶更需要10年包修。”這一策略直擊消費者痛點——據統計,空調使用8年后故障率陡增,傳統6年包修期后維修成本年均超800元。小米通過將服務周期延長至10年,實則將用戶長期使用成本歸零,被業內視為“以服務換市場”的激進打法。
格力反擊:用“零故障”定義品質標桿
面對小米的挑戰,格力以“30年市場驗證”為底氣,強調“不用修”才是核心競爭力:
技術壁壘:格力空調故障率已降至萬分之三,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品控體系:每臺空調需經過862道檢測工序,包括淋雨、高空摔打等極限測試;
供應鏈優勢:自研凌達壓縮機打破國外壟斷,核心部件壽命超行業標準30%。
朱磊在回應中暗諷小米:“敢拍胸脯是好事,但何妨先把眼前的11萬輛車修好?”此言直指小米汽車近日因輔助駕駛缺陷召回11.69萬輛SU7事件,暗示“原生質量”比“后期服務”更關鍵。格力內部人士透露,其十年包修政策實施四年來,售后成本占比不足2%,而行業平均水平為5%-8%,印證了“低故障率才是長期包修的基礎”。
行業震蕩:從“價格戰”到“品質戰”的轉折
這場對決背后,是空調行業格局的深刻變革:
數據博弈:8月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小米空調線上銷量市占率16.71%首超格力,但線下份額僅0.43%,暴露渠道短板;
服務內卷:美的、海爾等品牌雖推出“10年部件保修”,但限定高端機型或部分零件,與小米“全免費”形成差距;
消費者覺醒:社交媒體調查顯示,76%用戶認為“包修年限”是購買空調時僅次于能效的核心指標。
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的入局將迫使傳統品牌加速轉型:要么像格力一樣構建“零故障”技術壁壘,要么通過規模化降低成本支撐長期服務。而格力若想鞏固地位,需在保持品質優勢的同時,應對小米在線上渠道和生態協同上的沖擊——后者正通過空調與小米汽車、智能家居的聯動,構建“全場景服務”護城河。
未來之戰:品質與服務的雙重考驗
隨著小米武漢空調工廠年底投產,2026年300萬臺產能釋放后,行業將迎來更激烈的價格與服務競爭。但挑戰同樣存在:
小米隱憂:輕資產模式下的售后網絡能否支撐10年服務?其汽車召回事件已暴露軟硬件協同風險;
格力挑戰:如何平衡“不用修”的高成本與“價格敏感型”市場需求?其光伏空調等高端產品能否覆蓋服務投入?
消費者則成為最大贏家。北京用戶李女士表示:“以前買空調擔心‘修不起’,現在企業比著延長包修期,我們終于能放心用十年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許正推動中國家電行業從“制造”向“質造”躍遷。
當小米用“10年包修”打破行業規則,格力以“不用修”捍衛品質尊嚴,這場對決已超越商業競爭范疇。它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在存量競爭時代,唯有將技術創新與用戶服務深度融合的企業,才能贏得時間考驗。正如朱磊所言:“銷量是一時的,質量是一世的。”而這場戰爭的終極裁判,將是千千萬萬用腳投票的消費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