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用美容儀納入“械字號” 射頻類下架,商家急推高價“黑科技”新品
- 2024年04月07日來源:金陵晚報
提要: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目前多家美容儀品牌官方渠道已下架射頻類美容儀產品。不過,當市場進入“空窗期”,不少品牌并未“坐以待斃”,而是急推號稱擁有核心升級優勢的非射頻類新品,且售價不菲。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通知,自今年4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將不得生產、進口和銷售。此項規定標志著家用美容儀器行業正式轉型升級,由傳統的“小家電”類別轉變為受嚴格監管的“械字號”產品。
昨日,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目前多家美容儀品牌官方渠道已下架射頻類美容儀產品。不過,當市場進入“空窗期”,不少品牌并未“坐以待斃”,而是急推號稱擁有核心升級優勢的非射頻類新品,且售價不菲。
官方店鋪射頻產品集體消失
新規已經落地,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看到,各大品牌官方店鋪相繼下架此前熱賣的射頻美容儀,僅存按照小家電標準售賣的按摩儀、美容面罩等產品。平臺方也在加強監管,小紅書在3月29日發布《關于射頻美容設備類商品的調整通知》,京東、天貓等平臺同樣向品牌商家發出了“4月1日之后無證不得上架銷售”的通知。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規正式實施之前,3月2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相關解讀對于“射頻美容儀”的界定有了新的要求。
這份《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分類界定解讀》(下稱《解讀》)提到,不是所有射頻類產品都屬于醫療器械。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類產品,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通過治療電極將射頻能量作用于人體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人體組織、細胞發生病理/生理學改變。”
預期用于“淡化皺紋(如抬頭紋、魚尾紋等)、減輕細紋、眼周除皺、改善松弛下垂、提升蘋果肌、臉部輪廓提拉、緊致輪廓、緊致肌膚、提拉塑形、收縮毛孔”等方面的射頻美容產品,應當作為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預期僅用于“精華的皮膚無創促滲(不用于藥品和醫療器械促滲)、促進精華吸收、皮膚表面清潔、溫熱按摩、物理按摩、肌膚放松、去除角質”或類似用途的射頻類產品,則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
由于“射頻美容儀”的監管口徑有所變化,記者注意到,一些品牌也適時調整了銷售策略。某品牌給代理商發送的重要通知顯示,根據《解讀》,公司旗下多款美容儀符合銷售標準,但需遵守新規規范,不得對產品進行“用于治療皮膚松弛,減輕皮膚皺紋,提升皮膚組織”等功能描述。若在各線上平臺的頭圖、詳情頁等有以上相關內容的描述,代理商須立刻調整、撤銷違規功效用詞。
非射頻類新品再押“黑科技”
考慮到目前絕大多數美容儀品牌尚未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家用美容儀市場出現“空窗期”,不少品牌開始發力非射頻類新品。
比如,某品牌推出擁有核心升級優勢的重磅新品,能通過7種光電技術與護膚品協同增效,達到更強效的美白淡斑、保濕修護等功能。產品原價為9499元,當前的促銷價為7499元。新品是否屬于射頻類美容儀?對此,內部人士回應:產品不具備治療的效果,公司所有在售產品均是符合現有監管體系的合規產品,安全性、有效性均有保證。
在另一知名品牌的官方旗艦店,號稱采用四種模式、三重創新研發、聲光電三位一體同步發力幫助抗衰的美容儀,標價為9898元。工作人員也表示,新產品不屬于射頻類儀器。
對于這些高價“黑科技”美容儀,從銷售數據來看,市場似乎并不買賬。南京消費者許賀直言,為了應對新規,去年年底開始,家用射頻美容儀出現“價格大跳水”,售價幾千元的品牌產品跌至幾百元。大家已經習慣了美容儀的平價定位,這些新品美容儀再度“高高在上”,確實下不了手。
某美容博主則在線吐槽:“品牌稱新品升級了新科技,核心抗衰技術由射頻技術變成了高頻間歇超脈沖、超光子促生科技、5D感應微電流等,可新品外觀都沒有什么變化,讓人懷疑品牌是不是‘換湯不換藥’?”
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一眾射頻儀巨頭開始轉投紅藍光類美容儀的懷抱,可某新品的銷售詳情頁參數“改了又改”,燈珠數量從460顆變為464顆,藍光波長從415納米到不顯示,“品牌如此邊賣邊改,未免有些‘趕鴨子上架’,圍觀群眾心里著實沒底。”
家用美容儀面臨監管“陣痛”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家用美容儀市場規模約為115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3.1%,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增長至346億元。從品牌的發展來看,早年間,國內市場射頻美容儀主要由海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不過,近幾年國內品牌花至、極萌、覓光等也逐漸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在快速擴張下,“功效不明”“智商稅”“山寨產品”一直是籠罩在行業頭頂的陰影。
據了解,企業申請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需先開展臨床試驗。在高昂的研發成本、漫長的審批周期下,企業在資金、時間和專業能力上面臨巨大挑戰。加上受限的市場銷售路徑和推廣口徑,無一不要求美容儀品牌具備相當實力。
新規無疑提高了射頻美容儀市場的入場門檻,也使得行業趨于正規化、標準化發展。政府服務平臺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僅有4個品牌啟動與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的射頻美容儀臨床試驗項目。這也意味著,眾多玩家將轉換賽道,逐漸消失在市場變化的浪潮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