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趙曉光:讓電商平臺賦能家電換新
- 2024年03月26日來源:人民政協報
提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保有量已超過30億臺。趙曉光說,“上一輪政策密集發布是在2009-2011年,白電產品更新周期基本在10-12年,目前我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預計將釋放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近一段時間,國家密集釋放鼓勵家電以舊換新的利好信號,3月13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3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海淀區委會主委趙曉光告訴記者,“電商平臺基于自身龐大用戶基數、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和數據化管理流程,應該在家電以舊換新服務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建議線上電商平臺與線下實體門店一樣,適用政府以舊換新的政策支持和補貼措施,這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推動循環經濟和綠色消費不可忽視的一環。”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保有量已超過30億臺。趙曉光說,“上一輪政策密集發布是在2009-2011年,白電產品更新周期基本在10-12年,目前我國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預計將釋放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雖然以舊換新逐漸成為主流家電購買方式,不過,和以前不同的是,家電零售渠道逐步從“線下為王”向線上線下協同。根據尚普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線上渠道占家用電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42.7%,較2019年提高了8.8個百分點。由此,電商平臺有望成為本輪家電以舊換新的主渠道之一。
讓人欣喜的是,電商平臺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提供“一站式以舊換新”服務,利用強大的物流整合與回收處理能力,實現新品配送安裝與舊家電回收同步完成?!扒皟商煳以诰W上選購了一臺電熱水器,在線預約師傅提前上門查看安裝位置給出選擇產品型號建議,只花不到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新舊家電無縫對接,避免了分別預約、多次等待的繁瑣過程,有著不錯的用戶體驗?!壁w曉光講述了她的故事,并告訴記者,“其實我家的熱水器也沒到不能用的時候,只是新品有了除垢功能,又能享受國家補貼,我們就索性換臺新的。”
記者獲悉,家電以舊換新消費杠桿效應顯著,根據天貓家電數據測算,每投入1元換新補貼撬動超20元家電消費。從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天貓平臺持續開展“一站式以舊換新”活動,聯合超過900個國內外知名家電品牌、4000多家店鋪開展以舊換新服務,覆蓋了大家電、手機數碼、電腦辦公設備以及清潔電器等多個家電品類,惠及全國26個省(區)超400萬消費者。2023年,天貓平臺消費電子品類下的以舊換新產品銷售量超265萬件,交易總額高達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2%,對促進消費升級、拉動內需具有很強的正向積極作用。
更令人期待的是,電商平臺憑借其覆蓋全國乃至全球用戶的特性,能夠促進廢舊電器的回收再利用,實現全鏈條綠色循環。趙曉光告訴記者,“我國家電年度報廢量超2億臺,目前家電回收以線下和流動回收為主,而電商平臺家電拆解回收流程涵蓋從用戶端回收至末端處理全過程的可控、可追溯,對于緩解資源緊張、降低環境污染、資源循環利用都有顯著社會效益?!?/p>
不過,趙曉光也發現家電以舊換新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家電品類如何進一步擴大。當前,家電以舊換新主要為高殘值產品,針對低殘值甚至無殘值且拆卸與回收處理相對復雜的產品目前覆蓋范圍不足;二是覆蓋區域如何從城市向縣鄉擴大。目前電商平臺以舊換新主要以城市用戶為主,亟待擴展至偏遠特定區域的消費者都能便捷地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以舊換新操作;三是平臺、廠家、服務商聯動提升服務體驗。從家電預約上門、新品配送安裝到舊品專業拆解回收等各個環節的服務,更好無縫銜接的一站式服務才能不斷優化消費體驗。
“以前政府補貼家電以舊換新,是采取將企業納入相關名錄的方式,這對中小家電企業不太友好。在當前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如果這筆錢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補貼到家電企業,能夠追蹤每一筆訂單的購買、安裝、回收等記錄,做到實時動態核銷,中小商家也有機會享受國家政策,還可避免騙補等不良行為,有利于提高效率,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用”。為此,趙曉光建議,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設立互聯網平臺專項扶持資金。二是針對電商平臺制訂以舊換新實施細則,明確電商平臺在舊物回收、新品兌換過程中的責任與義務,探索跨品類以舊換新的模式,擴大以舊換新業務場景,引導其積極參與綠色環保行動。三是鼓勵和支持互聯網平臺與線下實體企業合作,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以舊換新服務體系,方便消費者進行舊物回收和新品選購。四是推動二手物品交易和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二手物品的鑒定、評估、分級等相關標準,并完善相應的評價體系、糾紛解決機制。五是鼓勵和支持平臺開展社區回收模式創新。針對低值可回收物(如家具、舊衣等)單體價值不高、物流成本較大、回收不便利等痛點問題,鼓勵地方增設多品類的社區回收站點,基于二手閑置交易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助力社區實現便民回收的數字化轉型。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