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家電>正文內容
          • 短視頻商業詆毀案判了!海信勝,TCL“不服”
          • 2021年08月09日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提要: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下稱“TCL惠州”)賠償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200萬元。TCL惠州在判決生效之日十日內,在其官方微博置頂位置連續15日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

          國內兩大主流電視品牌海信和TCL之間的商業詆毀訴訟,經過近兩年的拉鋸,終于判了。

          近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下稱“TCL惠州”)賠償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200萬元。TCL惠州在判決生效之日十日內,在其官方微博置頂位置連續15日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

          不過,截至8月初,海信視像依然沒有收到賠償,TCL也沒有在官方微博刊登聲明。近日,海信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海信已經于8月2日,向法院提交了強制執行申請。

          針對此次訴訟終審判決結果,TCL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本案二審改判結果是以一種自由裁量取代另一種自由裁量,存在錯誤且明顯不公。另外,二審審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正常現象,我司將向有關部門提交違規線索進行檢舉,同時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TCL將申請再審

          海信視像訴TCL商業詆毀糾紛案源于2019年,起因是一條短視頻。

          去年11月,青島市中院一審判決顯示:TCL在其運營的“TCL電視”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賬號發布惡意貶低海信激光電視的短視頻內容,具備主觀侵權故意,損害了原告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一審判決TCL構成商業詆毀,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萬元。

          一審判決后,海信視像與TCL惠州公司均不服判決,雙雙向山東省高院提起上訴。海信視像上訴請求中包括,公司為制止侵權行為支付了較大的維權費用,一審判決50萬元賠償過低。

          近日,山東省高院針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山東省高院在終審判決書中表示:TCL發布的被訴侵權視頻,對海信激光電視進行評論時使用了“見光S啊”“激光電視深夜里的噪音”“SJB啊,買這么奇怪的電視”等內容,而對TCL某型號的大屏電視則使用了“夠大夠氣派”“滿分100分”等內容。

          法院認為,TCL惠州公司對海信激光電視產品進行評論時理應盡到更加審慎的注意義務,但其發布的被訴侵權視頻內容通過對比、夸大、貶損等方式對海信激光電視產品進行了引人誤解的描述,明顯超出了對產品進行正常評論和介紹的合理限度,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意愿和購買決定。

          關于賠償金額,山東省高院在判決中表示,考慮到海信激光電視在國內激光電視市場占據較高份額,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TCL惠州公司的被訴侵權行為對海信公司的商業信譽及商品聲譽均造成了實際損害;TCL惠州公司作為海信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經營規模較大,在國內電視產品市場中亦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故其發布的被訴侵權視頻在相關公眾中產生的影響力亦相應較大;TCL惠州公司在被訴侵權視頻中假借消費者名義對海信激光電視進行商業詆毀,主觀惡意明顯,侵權情節嚴重等因素,一審法院確定TCL惠州公司賠償海信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0萬元明顯過低,依法調整為200萬元。

          8月3日,TCL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本案二審改判結果是以一種自由裁量取代另一種自由裁量,存在錯誤且明顯不公。另外,二審審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正常現象,我司將向有關部門提交違規線索進行檢舉,同時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顯示技術與市場份額之爭

          此次國內兩大主流電視品牌的商業詆毀訴訟案件,讓大眾將注意力再次聚焦到兩家公司在電視顯示技術之爭上。

          在當下的電視顯示技術流派之爭中,海信一直是激光電視最大的推廣者。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彩電企業中,TCL主推量子點電視,創維主推OLED電視,海信則是主推激光電視。這次官司背后也說明了主流彩電企業在顯示技術方面不同路線的競爭,海信和TCL兩家公司這么激烈地打官司,主要有兩個背景,一方面是技術路線不一樣,各說各的好和對方的不好,另一方面是電視行業發展到現在,各家企業都有困難,企業在焦慮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一些口水戰。

          奧維云網近期發布的2021年半年度彩電市場發展總結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累計銷量1781萬臺,同比下降14.7%。彩電零售均價漲幅一度接近50%,直接導致市場銷量自3月起,連續4個月出現11%-34%的大幅度下滑,6月得益于產品結構調整,使得銷額規模同比回歸正增長,市場切換增長風格。

          奧維云網稱,上游沖擊、企業經營困難、消費需求減少是影響上半年彩電行業發展的前三大因素。芯片與面板供應緊缺供價持續上漲、市場零售價調整過快過大、企業應對內外環境迅速變化的反應速度不及時、應對手段有限、長年價格戰的后遺癥、電視用戶粘性下降、產品創新陷入瓶頸同質化嚴重、渠道被政策強約束且流量碎片化等是重要的影響因子。

          在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企業之間的碰撞越發頻繁。公開報道顯示,TCL高管曾在產品發布會上“抨擊”激光電視在畫面和亮度上有瑕疵,OLED電視在大尺寸和超高清分辨率上難以與成本達到有效平衡,直言TCL不要“以犧牲畫質把成本做低的技術”和“屏幕做不大的技術”。海信員工也曾發文指責TCL編造友商和競品虛假內容發布出來詆毀。

          專家:企業競爭應理性

          在家電行業中,互為競爭對手的企業發生商業詆毀訴訟并不少見。

          今年6月3日,蘇泊爾訴康巴赫商業詆毀案的終審結果正式出爐。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判定康巴赫商業詆毀成立,須公開道歉并賠償300萬元。7月23日深夜,康巴赫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因誤導公眾對蘇泊爾公司產品品質產生誤解,造成蘇泊爾公司商譽貶損,對蘇泊爾公司表示道歉。

          此次海信和TCL的訴訟備受關注的一點在于,企業是在短視頻上發布有關商業詆毀的內容,也因此被行業稱為“家電企業利用短視頻商業詆毀第一案”。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向記者表示,單就形式而言,商業詆毀案件比較多的形式是通過寫文章、發公眾號或者在官網上做一些虛假的或詆毀性的,或者是企業員工在朋友圈中發表一些對競品的不實描述,但短視頻的形式在目前現有的案例中還比較少。

          夏海龍強調,判斷是否構成商業詆毀,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判斷標準,最核心的是所發表的言論、觀點、對比等,一定要是客觀的、真實的,不能有任何的主觀歪曲事實,或者詆毀貶低對方商譽、產品聲譽的主觀目的;在內容上必須要客觀真實,要尊重事實,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單純地下結論,不能下任何主觀臆斷的結論。

          劉步塵認為,這次官司打下來,對家電行業的競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企業之間的競爭要理性,要有序,不要互相詆毀、互相攻擊。這次訴訟也為別的家電企業敲響了一個警鐘,評價對手時,一定要用理性的詞匯,不要用帶有情感色彩的詞匯,從這一點來說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競爭。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