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房地產>正文內容
          • 北京天津樓市政策調整
          • 2024年05月06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近期,各大核心城市接連優化限購政策,其中,成都、長沙全面取消樓市限購,天津明確北京、河北戶籍和北京、河北就業人員在天津購房,享受天津戶籍居民購房政策,并放寬本戶籍居民在天津市內六區購買120平方米以上新房限購。

          時隔13年,北京樓市松綁現行限購政策。4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優化調整本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提出在執行現有住房限購政策的基礎上,允許已擁有住房達到限購套數的居民家庭,到五環外新購一套住房。這也意味著,北京自2011年起執行了13年的住房限購政策迎來首次調整。

          此外,就在同日,天津明確北京、河北戶籍和北京、河北就業人員在天津購房,享受天津戶籍居民購房政策,并放寬本戶籍居民在天津市內六區購買120平方米以上新房限購。

          有望拉動北京五環外成交

          本次北京新政主要變化為,已擁有住房達到限購套數的家庭,在五環外增購1套住房。即:已擁有2套住房的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增購1套住房;已擁有1套住房的非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增購1套住房;已擁有1套住房的京籍單身人士,可在五環外增購1套住房;已擁有1套住房的非京籍單身人士,在符合限購條件要求的前提下,可增購1套五環外住房。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五環外平原新城地區是首都發展的重點地區,也是住宅用地供應的主要區域,允許上述家庭在五環外新購1套商品住房,適應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的需要,能夠更好地滿足居民家庭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職住平衡。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政策中明確可增購一套住房的區域為五環外地區,這一要求貼合了當前北京市城市發展的導向,具有較強的精準性的同時,也打破了行政區劃,體現出全局性和總體性的特點,是北京市“因區施策、精準施策”調控思路的直接體現與延伸。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數據,北京大約80%的新建商品房房源成交目前集中在五環外,該政策非常利好北京郊區新盤,特別是改善型新盤。對于市場來說,當下新建商品房住宅庫存81.4%在五環外,二手房大約70%房源在五環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限購松綁后,有望拉動這些區域市場成交,提高市場成交量。

          市場活躍度或將逐漸修復

          近期,各大核心城市接連優化限購政策,其中,成都、長沙全面取消樓市限購,天津明確北京、河北戶籍和北京、河北就業人員在天津購房,享受天津戶籍居民購房政策,并放寬本戶籍居民在天津市內六區購買120平方米以上新房限購。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天津將120平方米以上戶型購置放開,主要針對新房市場大戶型庫存積壓大、購買力不足,以此來鼓勵外地人口、新天津人購買。另一方面,對于京津冀非天津人口松綁購房資格,說明天津貫徹了促進京津冀人口、產業要素互聯互通。“天津教育資源集中,也有產業特點,通過住房限購政策松綁,也有利于發揮其帶動就業和產業在都市圈空間內重新布局的效果。”

          此外,進入4月以來,全國各地樓市動作不斷,給購房需求減負的“減法”政策、松綁限購增加購房群體的“加法”政策也不斷出臺。

          其實在過去三年,很多城市已經全面解除了限購,比如東莞、佛山、南昌、鄭州、福州、青島、濟南、廈門、合肥、南京、蘇州、寧波、沈陽、大連、武漢等。

          張大偉指出,后續全國政策繼續寬松將是大趨勢。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到,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對此,中指研究院分析稱,未來,隨著宏觀政策協同發力以及房地產供需兩端政策持續跟進,二季度市場情緒有望邊際好轉,尤其是核心城市在政策帶動下,市場活躍度或將逐漸修復,同時年中高基數影響逐步減弱,預計整體房地產銷售同比降幅將有所收窄。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