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房地產>正文內容
          • “穩”是關鍵 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
          • 2022年12月1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專家表示,“穩”是房地產業的關鍵。在政策綜合發力下,預計明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將逐步企穩。伴隨房地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模式或落腳在住房體系建設、租購并舉、盤活存量等方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提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專家表示,“穩”是房地產業的關鍵。在政策綜合發力下,預計明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將逐步企穩。伴隨房地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模式或落腳在住房體系建設、租購并舉、盤活存量等方面。

          保交樓是重中之重

          會議指出,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

          “保交樓是重中之重,也是房地產政策出臺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明年保交樓專項借款及配套資金將繼續加快落地,保交樓有望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促進房地產市場預期修復。

          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認為,如明年保交樓推進順利,房企加快復工復產、有效提升施工強度,則建安設備投資可能會出現明顯改善,成為房地產投資拉動項。此外,加快施工竣工將帶動房地產上游建筑建材、下游家具家電等行業修復,也會對宏觀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房地產市場經歷2022年的深度調整后,當前購房者置業情緒、企業端市場信心均尚未扭轉,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目標下,提振供需兩端市場信心是當下解決問題的關鍵。”陳文靜說。

          政策支持有空間

          會議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針對短期房地產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問題,采取國家擔保增信的方式,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特別是可以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恢復行業信用,讓這些房企恢復融資能力。允許優質房企上市進行股權融資,能夠改善資產負債表下降的局面,幫助行業恢復良性循環。”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

          11月,支持房地產融資的“三支箭”發射。“解決地產融資困境的‘三支箭’找準了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三支箭”落地,有望推動房地產開發商恢復融資,其信用風險有望走低。

          “明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核心在于防范化解房地產引發的金融風險。”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認為,明年政策還有支持空間,以進一步恢復房地產市場信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預計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間依然較大。除有效落實以“三支箭”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政策“工具箱”在放寬購房條件、降低首付比例、下調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空間。

          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新模式從供給側來說是租購并舉;從群體角度來看,是以新市民為主;從模式上看,是告別土地依賴。”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

          陳文靜對上述說法也表示認同。“隨著房地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模式或落腳在住房體系建設、租購并舉、盤活存量等方面。”陳文靜說,一是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并行發展,建立人房地錢聯動機制;二是租購并舉,保障租房群體享有公共服務的權利;三是盤活存量,健全配套服務,推動城市更新,發展房地產相關服務產業。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認為,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應在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與“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前提下,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既立足當下,緩解行業當期壓力,又放眼長遠,以有效措施穩定預期、提振信心、培育行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根基。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舒嫄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