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房地產>正文內容
          • 上半年房企增收不增利 76家上市房企被毛利率所困
          • 2021年09月0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三道紅線”、集中供地政策、各地陸續出臺的房產新政...…當這些關鍵詞疊加之后,房企的各項變化,最直接地顯示在了他們的半年報成績單上。

          “三道紅線”、集中供地政策、各地陸續出臺的房產新政...…當這些關鍵詞疊加之后,房企的各項變化,最直接地顯示在了他們的半年報成績單上。

          截至9月1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工作已完成。整體看來,按新證監會行業類分類下的128家A股房企,盈利能力普遍下降且拿地難度加大。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金九銀十”的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力度與精準度仍會延續,房企需要面對的去化壓力和資金壓力不會改變。

          增收不增利

          今年上半年,綠地控股(600606)實現營業總收入2829.26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加34.72%,以此拿下128家A股房企營收排名榜首。然而,銷售毛利率下滑,僅有11.86%,比去年同期下降3.03%。

          同樣,營收排名第三的保利地產(600048),公司毛利率為32.50%,同比下降3.22個百分點。對此,保利地產表示,“公司與行業利潤率下行趨勢一致,未來隨著高地價項目的陸續體現,毛利率表現仍將承壓”。

          綠地控股和保利地產的情況不是孤例。放眼整個行業,營業總收入整體上漲,毛利率卻整體下滑,房地產行業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顯示,128家A股房企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總額為12698.61億元,同比增長29.93%。

          而毛利率就不那么樂觀,在上述128家上市房企中,有76家房企出現了毛利率下滑的情況,且有13家毛利率下滑超過20%。據記者計算,今年上半年這128家房企的平均毛利率在28.15%左右,同比下降2.48%。

          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

          以上半年營收與毛利率相差較大的城投控股(600649)為例,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22.04億元。營收成本高達13.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87.60%。城投控股對成本增加的解釋是“公司所屬置地集團露香園項目實現銷售而相應結轉的成本所致”。同時,銀柿財經記者發現,該公司去年上半年拿地地面均價為8774.18元/平方米,今年漲到了10389.86元/平方米,拿地成本增加。營業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導致城投控股毛利率下降33.06%。

          由此可見,雖然行業銷售規模仍保持高位,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都雙雙增加,但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調控效果逐漸顯現,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幅繼續收窄,且房企的開發投資成本以及拿地成本正在以更大的比例增多。

          股權質押率依然較高

          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企從取得開發土地到實現銷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少房企都存在負債規模普遍較大、負債率普遍較高的特點。因此,具有一定優勢的股權質押,成了許多房企快速融資的手段。

          篩查128家A股房企后,銀柿財經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質押比例高于50%的上市房企有6家,分別是*ST新光(002147)、ST粵泰(600393)、泰禾集團(000732)、*ST基礎(600515)、新華聯(000620)、財信發展(000838),最高比例達到67.88%。

          與去年同期相比,質押比例高于50%的房企數量有所下降,但也有14家房企的質押比例在增長。漲幅最多的是宋都股份(600077),從去年質押比例5.30%到今年40.44%,增長了35.14%。

          宋都股份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存量債券規模為 5.93 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有息負債規模整體維持在穩健水平,其中短期借款為 1.38 億,較上年同期下降 78.22%;長期借款為58.52 億,較上年同期增加 32.75%。

          質押比例過高并不是件好事,它隱含著較大的風險和弊端。在追求規模增長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工作,保持健康的資產結構。

          質押比例為62.84%的泰禾集團就正處在危險當中。“公司有息負債規模較大,資產負債率維持較高水平,存在短期流動性風險。”泰禾集團直言,接下來,會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解決流動性問題,加強公司運營管理能力,提升銷售回款率,縮短回款周期,積極調整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合理控制負債規模。

          房企拿地難度加大

          土地是房企發展的關鍵,但今年上半年,房企拿地邏輯發生重大改變。在金融政策持續收緊、重點城市集中供地等加強土地市場管控措施共同作用下,土地市場熱度明顯得到控制。

          近期,深圳、青島、天津、上海、長沙、沈陽、蘇州、濟南等十余個城市相繼發布公告,推遲第二批集中供地時間;蘇州、濟南、沈陽等城市公布土地競拍新要求。

          放眼整個行業,據中指研究院 2021年上半年土地市場報告,2021年上半年,全國300城市土地市場整體供應量減少6%,成交量減少9%,成交均價上漲21%。

          業內人士分析,核心城市土地市場競爭越發激烈,而土地集中供應、招拍掛政策不斷調整,也在考驗開發商的投資拓展能力,土地獲取難度進一步加大。換言之,土地集中供應,要求企業資金有很大的彈性,如果沒有很大的彈性,面對土地集中供應會遇到很大的壓力。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拿地排名前三的房企依次是碧桂園、保利發展、萬科,拿地面積分別為88.15萬平方米、57.15萬平方米、50.49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拿地成本上漲。

          在這樣的背景下,綠城中國、世茂等房企紛紛喊出對規模的訴求。

          “‘兩集中’政策會加速房地產行業的分化,有實力的會吃得更飽。”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對于有規模訴求的房企來說,現在正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此消彼長可以拉開同級別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做規模也是為了提高房企自身創收能力,集中供應能極大程度上抑制土地溢價率,從源頭進行管控。也就是說,部分房企的低毛利率情況會因此有所改善。

          “城市更新或開啟房地產增量新時代。”西南證券研報認為,尤其是在政策調控不斷嚴格、“三道紅線”約束加緊、國內重點城市實施“供地兩集中”政策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成為房企增加土儲的新方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