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器件分銷商并購運作頻頻 半導體產業鏈整合大勢已來
- 2025年11月18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李晉近日對記者分析,不論是在國內或者國際舞臺,各大分銷商的并購活動都趨向活躍,這些動態不僅展現了分銷行業的增長勢頭和全球電子產業鏈的整合趨勢,還預示著行業未來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隨著分銷商規模的擴大和服務的深化,它們將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行業挑戰。
今年以來,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資本運作不斷。
11月8日,國內IC分銷商英唐智控宣布,擬購買光隆集成100%股權以及奧簡微電子80%股權;無獨有偶,9月26日,雅創電子宣布擬購買歐創芯40%股權以及怡海能達45%股權;在6月和3月,雅創電子還分別公告收購類比半導體35.88%股權及融創微100%股權……
如何看待電子元器件分銷賽道趨勢?《國際電子商情》產業分析師李晉近日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不論是在國內或者國際舞臺,各大分銷商的并購活動都趨向活躍,這些動態不僅展現了分銷行業的增長勢頭和全球電子產業鏈的整合趨勢,還預示著行業未來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隨著分銷商規模的擴大和服務的深化,它們將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行業挑戰。
產業集中度提升
電子元器件一般覆蓋IC(集成電路、芯片)、電阻、電容、電感、連接器、二三極管等品類。
“長期以來,由于電子元器件品類極為豐富且下游需求多樣,采購訂單相對分散,上游生產端通常難以完全直接對接海量下游需求。因此,在電子元器件上游原廠與下游需求方之間通常存在一個規模巨大的流通市場,分銷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據統計,目前,約44%的電子元器件是下游電子產品制造商直接與原廠進行采購,采用該模式的下游廠商(通常稱為“藍籌超級客戶”)占電子產品制造商比重約1%,剩余56%的電子元器件采購規模主要依賴分銷商渠道,99%以上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主要采用此方式采購物料。
從行業格局來看,經過多年發展,全球電子元器件流通領域中領先的公司包括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大聯大(WPG)、 文曄科技、中電港、深圳華強等。從地域來看,主要來自于北美、西歐和東亞。其中,全球前四大分銷商艾睿(美國)、安富利(美國)、大聯大(中國臺灣)、文曄科技(中國臺灣)在2022年—2024年各年度合計營收均接近或超過1000億美元。
同時,產業集中度穩中有升。據《國際電子商情》統計,2024年TOP4分銷商營收占TOP50總營收的比例為53.91%,在2023年比例為56.72%,2022年及之前均低于53%;2024年TOP10總營收占比為70.53%,2023年為72.60%,2022年及之前均低于69%。
中國大陸本土分銷商也迅速崛起。中電港、香農芯創、商絡電子、雅創電子、云漢芯城等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其中,龍頭企業中電港的營業收入在2020年首次突破250億元;2024年達486.3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05.98億元,主要受益于計算產業、AI等領域客戶收入增長。
“全球分銷商近年來業績有一定分化。AI器件、存儲器件占比較大的大中華區分銷商,業績亦先迎來復蘇。但受制于去庫存拖累,傳統消費類、工業類、汽車類芯片占比較大的部分北美、日本分銷商出現負增長。”李晉指出。
謀求多元化發展
從產業趨勢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并購史,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亦如此。例如,艾睿電子多年來陸續完成對Converge、Verical等分銷商的收購;中國臺灣的文曄科技在收購了新加坡世健科技之后,于2024年4月收購加拿大富昌電子(Future),后者于全球48個國家與地區設有據點。一連串的資本運作使文曄科技2024年營收一舉超過艾睿電子,登上全球首位。
在A股市場,分銷領域近年來不乏并購案例。今年9月,商絡電子宣布收購立功科技88.79%股權,后者主要代理恩智浦、矽成、思瑞浦、瑞芯微等芯片品牌,為2000余家企業提供產品及解決方案;同時,雅創電子、深圳華強和力源信息等也在通過收購擴張規模。
在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分銷商通過多種策略應對市場變化。在多元化方面,一些分銷商開始向產業鏈上游原廠、下游的代工廠延伸,向半導體研發設計、PCBA(印刷電路板組件)智能制造等領域拓展。以艾睿電子為例,近年來,該公司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積極布局,通過一系列投資和合作推動當地半導體及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在中國大陸地區,英唐智控近年來持續推動從傳統分銷商向半導體IDM(垂直整合制造)企業的跨越式轉型,公司11月公告的收購交易亦聚焦于半導體核心器件賽道。
線上分銷企業云漢芯城于今年9月登陸A股,公司不僅為下游提供高效、專業的一站式供應鏈服務,還延伸至產品技術方案設計、PCBA生產制造服務、電子工程師技術支持等多個領域。
對于并購趨勢及策略,云漢芯城董事長曾燁此前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行業的大規模并購符合商業邏輯。規模越大,就越能更好地與上游芯片設計原廠進行談判。國內的產業也一定會走這條路。公司對并購未來也有規劃,但前提是并購對象與公司現有的流量和資源要形成合力,而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增益。
李晉認為,全球分銷商一系列并購行為,體現了元器件分銷行業集中度提高仍在繼續,預計未來分銷企業之間的并購活動仍將持續。
同時,她指出,自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誕生以來,在過去近百年之久的發展演變中,該角色已經經歷了數次重要的變革。其職能也從最初的傳統貿易型分銷模式,逐步變為提供增值服務、執行供應鏈整合、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多元角色。
分銷網絡大整合
除了多元化,隨著數字化和電子商務在B端持續滲透,半導體原廠近年來也增加了線上采購功能,令行業整體呈現“直銷比重增加、代理商渠道優化”的趨勢。這在德州儀器和亞諾德的代理削減策略中尤為明顯。
對此,李晉分析稱,對半導體原廠而言,代理商的減少和角色轉變,使其能夠更加集中資源,加強對市場趨勢的把控,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對代理商而言,需加強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能力,積極調整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整體來看,半導體分銷網絡在向著更加高效、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這意味著,代理商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特別是在‘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和‘數字化轉型’方面,以滿足市場和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李晉說。
展望產業長期前景,袁帥表示,國內電子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電子元器件分銷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興起,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對電子元器件的需求持續增長。國內分銷商可以借助這一趨勢,加強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合作,拓展業務領域,提升市場份額。同時,部分有實力的國內分銷商還可通過海外并購,拓展國際市場,逐步從國內市場走向全球舞臺。
在曾燁看來,美國的供應鏈企業會跟上本土企業的全球化步伐,隨著中國電子制造業出海,中國的供應鏈企業也必然會融入全球市場。“2023年我們在新加坡成立了海外運營中心,就是為‘走出去’做準備。云漢芯城的模式在國內已得到驗證,我們計劃將這一成功經驗延伸至海外,持續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供應鏈服務。”
李晉認為,中國大陸分銷商需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變化,通過提升服務能力、技術實力和市場洞察力來應對挑戰,將重點鞏固中國本土市場并積極拓展國際版圖,而全球分銷商則將致力于資源整合和技術革新,兩者共同推動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