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業>正文內容
          • 中小企業成“C位”,跨境電商為外貿增長“續航”
          • 2023年09月27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個年頭。這期間,我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已由五年前的不足1%上升至目前的5%左右。在這十年來,有無數的中小商家依托平臺“順風”出海,完成了自身的蛻變發展。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十個年頭。這期間,我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占外貿比重已由五年前的不足1%上升至目前的5%左右。在這十年來,有無數的中小商家依托平臺“順風”出海,完成了自身的蛻變發展。

          “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不僅要把外貿的增長點和新動能培育起來,更要把我們的自主品牌和創新發展動力培育起來。”近日,在以“跨境電商新十年”為背景的“外貿新動能的路徑與模式”研討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如此建言。

          在這場研討會上,來自部委單位、高校、科研所的專家學者與跨境電商企業代表一起,就當下涌現的外貿新模式、新業態展開了深入探討。其間,拼多多于去年9月推出的多多跨境作為最年輕但發展迅猛的出海平臺受到廣泛關注。

          廠二代“順風”出海

          何佳陽是一位來自潮州陶瓷“廠二代”。接班前,自家工廠長期為迪士尼等海外品牌代工,利潤之薄被何佳陽的母親稱為“做最好的產品,賣最低的價格”。留法回國后,何佳陽立志帶領工廠從后端走向前臺。不過,受制于成本、風險等因素,何佳陽始終不敢貿然嘗試。

          直到去年10月,何佳陽自家的陶瓷廠入駐了多多跨境。從第一款陶瓷保溫杯意外“爆單”到如今日銷5000單、躍升平臺垂類榜一,其工廠除了在沉淀多年的歐美市場繼續保持優勢,也得以順利連接中東等陶瓷工廠近年來重點開拓的新市場。

          “我們一直想做品牌,但按以前的方式,成本與門檻都太高。全托管模式解決了物流、運營兩大主要的跨境難題,為我們節省了足夠的精力和資金,讓我們有機會嘗試打造自主品牌。”何佳陽表示。

          據了解,多多跨境是國內首批全面推行全托管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之一。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多多跨境為商家提供包括網站引流、跨境物流、法務、知識產權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制造工廠只需做好品質和生產,就能“順風”出海。

          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看來,近些年,跨境電商中“中國平臺”的興起給出海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這個由中國企業自己搭建的全球通道無論是提供全托管服務,還是營銷、物流等支持,都更加自主可控,為中國制造的轉型乃至形成獨特的全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小微企業成為跨境電商“C位”

          其實,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都是系列政策“暖流”呵護的結果。近年來,從國務院到各地政府,一系列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接連落地。

          “85后”的金煒烽在“中國眼鏡之鄉”臺州臨海杜橋鎮經營著一家中等規模的眼鏡工廠。在過去,金煒烽的眼鏡工廠主要以貼牌生產以及為跨境賣家供貨為主。如今通過多多跨境,他管理的工廠不僅實現了從批發到零售的轉型,還在海外市場有了些名氣。“我們改走品牌路徑后,利潤比過去給別人供貨漲了整整一倍。”金煒烽在研討會上表示。

          “即便沒有做出品牌,這些中小微企業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才是真正的出海主體,是不折不扣的‘C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支振鋒認為,中國有著全球最好的統一大市場以及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也正因如此,不少企業寧愿“窩里躺”也不愿出去。“新興的跨境電商平臺愿意和中小企業一起成長,做它們的‘海外銷售合伙人’。這不僅能改善就業,還能實現文化傳播、國家形象塑造等多維度的功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在李鳴濤看來,外貿新模式的“新”首先是新渠道、新市場,而其區別于傳統外貿的“新”在于通過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上游生產側與下游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確定性的連接。“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這一新商業基礎設施,生產商能夠更好地洞察、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以及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產品,降低庫存,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定位自己的品牌。”

          “跨境電商平臺還需更多創新,核心是建立平臺和生態企業之間的融合創新機制。”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東建議道,為了精準觸達消費者,工廠需要生產針對性的產品,需要和海外消費者建立實時的互動,需要海外客戶為產品的更新迭代作出更大貢獻,需要一些特別的激勵制度。“而從更大的視角看,這就需要入駐企業、平臺甚至整個生態進行機制上的合作,既能共享利益,又能做大生態,吸引更多海外消費者參與,提升中國品牌的口碑與形象。”

          跨境電商引擎“續航”進行時

          外貿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而當下,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如何讓這一新引擎“續航”,成為了企業和平臺都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元,增長19.9%;進口2760億元,增長5.7%。從區域來看,以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為代表的東部地區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領先;以江西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呈迅猛增長態勢,成為中國制造出口的新生力量。

          亮眼的數據背后,還有許多值得關注的進步。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發布的《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制造品牌出海現狀及趨勢洞察》,在跨境貿易迅猛發展的同時,跨境電商物流體系正在不斷完善。此外,當前海外客戶群體趨于年輕化,年輕一代的客戶群體更加傾向于通過跨境直播等“網絡化”、“媒體化”方式快速了解企業生產能力。

          上述報告認為,跨境電商平臺在促進對外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外貿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和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在該環境下讓深處其中的多元主體獲得高效率的成長,更為關鍵。

          張建平表示,按照工商管理中的大三元理論,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主抓的三個環節是品牌管理、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其余可以選擇外包。“如果跨境電商平臺能夠為企業提供很好的平臺服務,讓他們回歸本職,將精力放在核心的‘三元’上,那么,我們的企業很有可能獲得更高效率的成長、擁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張建平說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