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項指標進展超預期、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大幅躍升
- 2025年07月10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我國以實際行動引領全球綠色發展、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維護世界公平正義。我國堅定履行“雙碳”承諾,單位GDP能耗4年累計降低11.6%,相當于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范圍擴大到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在產業、交通、就業、民生等方面取得許多重大進展。
“十四五”即將迎來收官?!斑@5年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痹趪罗k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這5年中,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領航掌舵,全國上下勠力同心、眾志成城,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不僅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經濟社會發展還實現了大幅躍升。
據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發展基礎更加堅實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也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十四五”前4年平均經濟增速為5.5%,這么大的體量和增量,在經受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下還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應該說前所未有。
我國還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能源生產大國、第一人力資源大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建成了全球數量最多的5G基站。我國連續15年穩坐全球制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鐵網、港口網、城市軌道交通網、輸配電網、寬帶網,也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風電裝機、光伏裝機、充電樁、快遞網點等。
內需潛能持續釋放——
內需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穩定錨?!笆奈濉鼻?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消費向新而行,過去4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56.2%,比“十三五”期間提高8.6個百分點,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投資向優發力,過去4年,投資積累的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2%,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充分發揮,我國更加注重補短板利長遠,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后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持續多年快于整體投資增速。
安全基礎不斷夯實——
“十四五”以來,我國的糧食、能源、產業、國防等安全基礎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實現“21連豐”,去年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煤、油、氣、核、可再生能源等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有力保障14億多人的用能需求。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底氣更足。同時,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不斷提高。
綠色成為鮮明底色——
“增綠”全球最多,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貢獻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治污”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時期提高了3個百分點,長江、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坝媚堋备忧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每用3千瓦時電就有1千瓦時是綠電。“循環”快速發展,每年生產鋼材中,20%以上的原料來自廢鋼循環利用,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創新活力更加強勁
海上,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大型LNG運輸船全球領先,我國集齊了船舶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陸上,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天上,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嫦娥六號”實現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無人采樣返回,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我國站上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創新制高點。
中國正從全球制造中心大步邁向全球創新中心——
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人員隊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到26個、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
中國式創新生態加速形成——
我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積極打造并深度融入開源生態,促進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雙向賦能”,形成了全球獨特的技術發展路徑和創新生態系統。我國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進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行業深度垂直應用成為鮮明的中國特色。
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持續轉化——
我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從點狀突破到系統集成加速推進。2024年集成電路年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72.6%,增加約1900億塊,越來越多的產品裝上了“中國芯”;核電、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創造了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
制度優勢更加鞏固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成果,正在實打實地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國建成并持續鞏固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每千人口擁有的執業醫師數從2.9人增長到3.6人。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擴容下沉,402種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醫保跨省結算更加便捷。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從“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長了1歲。
治理效能穩步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加快轉化為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能力。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施行,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清零”,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縮減到29項,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比“十三五”末增長超過40%。組織動員和行動能力越來越強,彰顯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和中國精神。鄭柵潔表示,治理效能的穩步提升,關鍵在于全面從嚴治黨產生全方位深層次影響,解決了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在不斷提高,全面從嚴治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大國擔當惠及世界——
我國以實際行動引領全球綠色發展、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維護世界公平正義。我國堅定履行“雙碳”承諾,單位GDP能耗4年累計降低11.6%,相當于減少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范圍擴大到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在產業、交通、就業、民生等方面取得許多重大進展。
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為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人類命運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鄭柵潔表示,經過“十四五”這5年,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十四五”必將在中國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展望未來,“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