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票有望降至10萬元 太空旅行常態化可期
- 2024年11月1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鄭澤認為,把船票價格“打下來”的關鍵有二:火箭回收技術的突破和太空旅行的大規模應用。顯而易見,在載人商業航天剛起步、大規模應用無法實現的現階段,火箭的回收和重復使用才是技術核心。
因在直播間出售原價150萬元太空旅行船票而大火的深藍航天,最近又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亮相。優惠后100萬元一張的太空旅行船票到底什么人在買?什么時間能實現載人太空旅行?
11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對話深藍航天副總經理鄭澤,解析太空旅行如何實現常態化經營。鄭澤介紹,2027年將正式實現載人太空旅行。隨著可回收火箭這一技術的不斷突破,重復利用火箭次數的增加將分攤大量成本,船票價格有望走向大眾化。
還將繼續賣票
自10月24日至今,時隔20天,鄭澤仍不斷收到新的購買咨詢信息。
起初,在直播間預售2張船票是為了試水市場。鄭澤記得,買下這2張船票的兩位消費者都對太空旅行有濃厚興趣,其中一位是“90后”計算機工程師。“目前階段,有強烈體驗意愿的大部分都是偏年輕的科技愛好者,他們非常關注國內外航天事業的發展。”
在深藍航天之前,國內并無載人商業航天和“直播間賣太空船票”的先例。鄭澤表示,他們希望通過2張預售船票“打探”民眾的接受度和參與意向。
“上架4分鐘即售罄”和源源不斷的咨詢信息讓鄭澤看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饋,也堅定了他和團隊持續研發、推廣太空旅行這一項目的信心。他表示,本次出售的2027年首趟太空旅行共設置了4個乘客位,未來還將繼續上架產品,將2張余票出售給公眾。
在鄭澤的講述中,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將執行2027年太空旅行的亞軌道飛船是深藍航天自主研發的“星云-1”可回收火箭和載人飛船,每次可搭載6名乘客,其中首趟航班包括2名工程師,而之后的每次發射包含1名安全員及5名乘客。
在火箭發射后,乘客將可以體驗乘坐飛船和火箭進入太空。當高度超過70—80公里時,火箭發動機將被關閉,火箭利用慣性繼續上升到100—120公里,隨后開始降落并返回地表,全程歷時12分鐘左右。在此期間,游客將在太空中體驗到約5分鐘的失重感,還能看到地球的弧線表面。
在鄭澤看來,盡管收獲了一大波關注,但目前國內載人商業航天的市場規模很小,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成本是最主要的制約因素。
重復利用火箭攤薄成本
相比于拍賣出超1億元的藍色起源載人飛船船票和300多萬元的維珍銀河太空旅行票,深藍航天的100萬元船票明顯更為實惠,但能負擔得起百萬量級船票的,依然局限在高收入的少數航天愛好者和發燒友中。
不過,鄭澤也提到,深藍航天會持續推動船票價格走向大眾化。
鄭澤認為,把船票價格“打下來”的關鍵有二:火箭回收技術的突破和太空旅行的大規模應用。顯而易見,在載人商業航天剛起步、大規模應用無法實現的現階段,火箭的回收和重復使用才是技術核心。
具體來看,與“神舟十九號”等載人航天工程不同,太空旅行屬于消費類項目,達到商業化運營的條件需要通過重復利用運載工具來攤薄成本。
鄭澤給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艘火箭的制造成本為4000萬元,可重復使用次數為10次,那么將單次飛行的成本算作400萬元,分攤到4位乘客身上就是100萬元;而當可回收技術獲得突破,能使其重復使用15次,單次飛行的成本就降至267萬元左右,分攤到每位乘客身上的成本則降至約67萬元。
“可回收次數越多,每次太空旅行的成本就會越低。”鄭澤表示,未來火箭重復使用次數很可能會增至50次以上,相應地,太空旅行的船票價格將會逐步降低,理想的效果,最終或許能達到10萬元以內。
除了分攤成本,深藍航天也在降低可回收火箭的制造成本。
鄭澤介紹,相比一次性火箭,可回收火箭的系統組成完全不同。一次性火箭的一級不需要回收,因此沒有獨立大腦,需要通過二級的大腦傳達指令。而可回收火箭的一級和二級需要獨自完成不同的任務,因此需要兩個獨立的控制系統,在研發和制造上更為復雜。
深藍航天的應對措施是實現火箭全鏈條自主生產、制造和組裝。鄭澤表示,深藍航天擁有總裝基地、試車基地、飛行試驗場、制造基地等。當所有鏈條都實現自主掌握時,成本預估能夠壓縮20%—40%。
鄭澤以火箭發動機零部件的3D打印技術為例介紹,由于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中間存在寬度1毫米左右的流道,傳統人工往往需要先加工一塊材料,然后在上面挖槽,最后將兩塊材料扣上。而3D打印可以將中間的流道和孔洞打印出來,相比完全人工生產,能夠節省約10%—20%的成本。
設計冗余措施保障安全
根據深藍航天的計劃,為保證2027年的太空旅行順利進行,在其間的三年里,深藍航天還將反復試飛“星云-1”。
鄭澤表示,隨著“星云-1”一子級回收著陸段系統聯調和落震、三機動力系統試車等多個環節的試驗取得成功,目前在可回收火箭技術方面已不存在難以解決的挑戰,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是通過反復試驗進一步尋找產品的“bug”,進行持續的升級優化。
“預計今年11月底還將進行一次試飛,后續每年將以5—10次的體量來試飛。”鄭澤透露。
鄭澤對不久后的太空旅行充滿期待。在他的構想中,包含太空旅行在內的載人商業航天蘊含著巨大的消費空間。
“太空旅行的常態化運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隨著太空旅行的不斷實踐,基于可回收火箭技術還將誕生更多商業模式和服務產品。”鄭澤表示,火箭發射后運行的軌道并不是固定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新疆發射,飛越整個北部地區到東北降落,或者斜跨整個中國到海南降落,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在基礎建設方面,火箭的發射場需要加注燃料的設備、發射塔架以及多種檢測裝備;回收廠只需要一個草坪和一些簡易的回收測試裝備。鄭澤介紹,相比于入軌火箭的發射場,“星云-1”這種亞軌道飛行火箭發射場的建造更加簡單,其投入和技術難度更小。
除此之外,鄭澤也強調了深藍航天對于太空旅行安全的重視。從研發生產到試飛環節,他和團隊做了多種安全保障,包括設計多個火箭發動機、降落傘等冗余安全措施,以及極端環境飛行和緊急避險功能測試等。同時,深藍航天也與兩位購買船票的乘客保持聯系,給他們進行安全應急培訓,督促他們保持身體健康,并為其購買意外保險。
“要實現商業化運營,就要讓客戶相信并認可我們提供的商業航天服務。這樣才能在順利完成首次飛行后收獲更多訂單,進一步推動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進程。”鄭澤說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