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策群力補齊數字基礎設施短板 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 2024年07月0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特聘教授張向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化的載體,是數據資產化的支撐平臺。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實現數據資本化這一終極目標的基礎性工作。
7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
近年來,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鍛長板、智能基礎設施補短板的基礎上,注重形成一體化數字底座,不斷提升數字基礎設施的連接能力、運載能力、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整體上,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提升。
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特聘教授張向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化的載體,是數據資產化的支撐平臺。同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實現數據資本化這一終極目標的基礎性工作。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在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具體體現在,5G、光纖寬帶、移動物聯等網絡設施。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7月5日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已建成383.7萬個5G基站,實現了“縣縣通5G”,5G用戶普及率目前已經超過60%。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全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寬帶”,通5G行政村占比目前超過了90%。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一方面離不開來自頂層設計的持續指引,從國家到地方,接連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另一方面,離不開一眾企業甘當創新“排頭兵”,在數字基礎設施研發創新方面敢試敢闖。
具體來看,中央層面,先后推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文件,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企業層面,以中興通訊為例,公司攜手產業伙伴榮獲多項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主要覆蓋5G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等領域。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興通訊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的“射頻系統設計自動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率先將國產射頻系統自動化關鍵技術應用于射頻系列芯片的研發,有效支撐了國產5G基站/終端等產品的自主研發。
數字基礎設施短板待補齊
近年來,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但仍要正視,目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核心技術有待突破、信息安全保障不足、數據共享與融合困難、建設資金投入壓力大等問題。
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為例,我國東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和先進,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數據中心等算力設施相對較少。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補充表示,除了區域發展不平衡之外,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尚待提高,難以滿足更高要求的業務需求;同時,數字人才短缺也是目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明顯短板,尚待進一步完善。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從匯聚、處理、流通到應用、運營、安全保障全鏈路的操作系統,是數字經濟的“高速公路”,不僅關系到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能否被激活,也關系到數據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直接影響數字經濟與數實融合的發展進度、發展質量。
因此,進一步補齊短板成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建議,推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優化算力布局,更好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探索布局數據基礎設施,加快數據空間、高速數據網等技術的研究,推動區塊鏈以及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等隱私計算技術的應用,打造安全可信的數據流通環境,為促進跨行業、跨地域數據要素流通、開發、利用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同時,繼續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