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炒作中國產能過剩毫無道理
- 2024年04月2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汪文斌表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成員,始終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切實履行世貿組織的承諾,立足國情,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律體系,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面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積極幫助其他發展中成員,特別是最不發達的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制。
針對近期一些西方國家頻頻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月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種炒作毫無道理,中方堅決反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只是為保護主義提供借口。
此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產能過剩”論站不住腳,來自權威機構的數據也不支持所謂的“產能過剩”。中國“產能過剩”論實質上是抹黑和打壓中國經濟的政治工具,其背后凸顯的是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是阻礙全球貿易,損害各國共同利益。
中國新能源發展符合經濟規律
汪文斌表示,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產能是推動綠色發展急需的先進產能,而不是過剩產能。中國的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特別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因應了各國緩解能源危機、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將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他說,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而不是補貼的結果。中國新能源產品之所以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主要是因為相關產業布局較早,通過長期研發投入形成了領先的技術優勢,同時依托國內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超大規模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等,形成了綜合性的競爭優勢。
汪文斌表示,給中國新能源產業扣上“產能過剩”的帽子,是保護主義的表現。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遠低于德國、日本、韓國等主要汽車生產國,出口的價格也符合市場規律,根本不存在傾銷問題。
他表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只是為保護主義提供借口,限制中國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產品的出口,只會造成多輸的局面。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愿與各方一道堅持公平競爭,實現互利共贏。希望有關國家秉持開放心態,切實遵守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汪文斌說。
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將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論作為抹黑和打壓中國經濟的政治工具。其背后是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是阻礙正常的全球貿易,損害各國共同利益。
多位經濟學家和跨國企業高管表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全球企業和消費者自主決策的結果,而不是中國的政策決定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模式具有比較優勢,使其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表示,對“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的擔憂證據不足。他指出,世界貿易組織通過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解決不當競爭問題,但沒有有力的證據表明這兩種做法適用于中國。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稱,“刻意針對中國的產業政策、并暗示中國的競爭優勢是靠政府補貼,這是不公平的”,因為許多國家正在通過政府補貼和相應產業政策促進戰略性產業和生產力的發展。
以美國為例,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這是該國有史以來對清潔能源和氣候行動的最大投資,白宮已為先進半導體制造業提供數億美元的補貼。
分析人士稱,在11月美國大選前夕,一些政客將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作為政治籌碼,其政治考慮優先于真正的經濟關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表示:“美國政府聲稱其貿易政策為‘以工人為中心’,從炮制中國‘產能過剩’論,到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其近期舉措更像是為取悅和討好某些選民群體做姿態,而非出于經濟考慮。”
中國補貼數目只有美歐一成
中國“產能過剩”論是西方遏制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新話術,也是西方抱持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維的新體現,有違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在國際輿論看來,無論是從市場供需角度,還是從產業發展層面,都無法支撐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直接對“產能過剩”的概念提出質疑。他表示,如果每個國家都只根據自身消費能力進行生產,貿易將不復存在。
瑞銀集團中國汽車研究主管保羅·龔指出,“中國產能過剩”的說法被夸大了,也過于簡單化了。
“新工業政策觀察”3月數據顯示,過去數年,美國產業補貼數目遠超歐洲,歐洲目前正在趕超,而中國的補貼數目大約只有美歐的一成。
德國之聲指出,抱怨中國“產能過剩”,既虛偽又短視。
美國彭博社發表題為《美歐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抱怨并非都有數據支持》的文章,援引價格、產能利用率、資產使用和汽車制造產能等方面的客觀數據,論證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論是不科學的。
相關新聞
遵守世貿組織規則 中國是“模范生”
在會上回答與世貿組織有關問題時,汪文斌表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是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的“模范生”,這一點世貿組織機構多次予以肯定。
汪文斌表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成員,始終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切實履行世貿組織的承諾,立足國情,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律體系,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全面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積極幫助其他發展中成員,特別是最不發達的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制。
此外,有記者提問,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后,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上調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指標運行良好,增長、就業、通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總體保持穩定,釋放出持續回升向好的“濃濃春意”。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5.5%,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汪文斌說,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美國管理咨詢服務公司科爾尼發布的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顯示,中國排名從去年的第7位躍升至第3位。彭博社報告顯示,未來5年中國在全球新增經濟活動中占比將位列全球第一。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變。相信隨著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將在穩中有進的基礎上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為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