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消費市場亮點頻現 發揮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重要支撐作用
          • 2024年04月22日來源:人民網

          提要:研究員李清彬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GDP增速是主要指標之一,其背后蘊含了豐富的經濟信息和趨勢。在去年的恢復性增長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以來回升向好態勢,實現了良好開局,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如何?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數據給出了答案: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5.3%,高于此前部分市場機構的預測。如何看待這一增速?近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與消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清彬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時表示,GDP增速是主要指標之一,其背后蘊含了豐富的經濟信息和趨勢。在去年的恢復性增長基礎上,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以來回升向好態勢,實現了良好開局,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濟向好不僅是增速回升 更體現在結構、質量、效益等的改善

          李清彬選擇用“延續”這一關鍵詞來評價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能夠穩步實現‘延續’的狀態難能可貴,將回升向好的態勢‘延續’下去,就能夠實現經濟主要預期目標。”李清彬說道。

          “分析經濟形勢,要‘以長看短’,把短期形勢放在中長期經濟運行中來考量。”李清彬表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重大判斷,是中央遵循經濟規律作出的。在經濟工作中,我國也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細看我國經濟一季度“成績單”,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沒有停,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成效。

          李清彬認為,在中長期結構轉換大背景下,經濟向好也不僅僅體現在各項數據的增速回升,更體現在結構、質量、效益等方面的改善上。

          比如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7%,比去年四季度提升2.5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總體延續恢復增長態勢 三方面支撐消費持續擴大

          消費市場的變化是一季度經濟運行中表現較好的領域,有不少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7%。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3.7%,對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李清彬表示,在消費領域中,服務消費方面的需求得到較快釋放。

          “就今年一季度來說,消費大體延續了過去一年的恢復態勢。”李清彬表示,消費是百姓最能感同身受的方面。在消費恢復的過程中,“網紅城市”輪番上陣,“夜經濟”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這體現了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實際需求。

          隨著天氣轉暖,“夜經濟”“春日經濟”等新的消費熱點正不斷涌現。當前,消費市場持續復蘇,接下來能否延續活力,繼續成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

          “下一步,消費繼續向好有著積極的支撐因素,這些因素有助于推動消費持續擴大。”李清彬表示,推動消費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具體而言,一是就業收入的表現。一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2%,快于經濟增速。一季度居民消費支出增速也比收入增速高2.1個百分點,全國居民平均消費率為63.3%,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二是政策效能的釋放。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相關政策將不斷深入,效果也將持續釋放。三是消費條件和環境不斷改善,群眾的消費滿意度、便利度不斷提升。總的來說,這些因素將對消費起到較強的帶動作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