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轉型孕育新增長機遇 國內外企業家呼喚更多開放合作
- 2024年03月25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的重要議題之一。論壇期間,多位國內外企業家表示綠色低碳轉型孕育著新的增長機遇,而真正走出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需要全球范圍內更廣泛的開放合作。
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的重要議題之一。論壇期間,多位國內外企業家表示綠色低碳轉型孕育著新的增長機遇,而真正走出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需要全球范圍內更廣泛的開放合作。
中國務實推進綠色轉型獲多家外企贊譽
過去一年里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綠色低碳轉型的緊迫性加劇,各行業對氣候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增強。
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三年多以來,推動經濟社會各個層面向“綠”而行。論壇期間,多家外企對中國務實推進綠色轉型的努力與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盛贊了中國供應商在綠色低碳方面的表現,表示供應商的積極配合,為蘋果公司實現自身碳中和目標提供了重要幫助。“(中國供應商)他們不光是接受我們的目標,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出新的方式來幫助或者與蘋果合作去實現這個目標。”庫克稱,“他們會對每一件事都畫一個問號,比如說能不能節省更多的能源?他們非常歡迎這樣的挑戰。”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表示,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轉型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已經在多個方面承擔起引領角色。僅2023年,中國在新興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已經達到6760億美元,同比增長24%,形成了巨大的驅動力。
2024年中國將繼續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綠色低碳產業的增長目標應適當調高。”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首席顧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新技術、新產業對原有技術和產業的替代速度應相應加快,這樣有利于企業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成本、增加研發投入,同時也會縮短實現“雙碳”的進程。
綠色轉型孕育新發展機遇
以往人們談到綠色轉型時往往擔憂于背后的巨大投入與成本增加。但中國的具體實踐表明,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并不抵觸,而是孕育著巨大商機和發展機遇。
韓慕睿表示,中國以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的蓬勃發展,標志著技術對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轉型所帶來的經濟機遇。“各國正努力在不同的時間表上實現凈零排放,許多企業抓住眼前的經濟機遇。擁有財力、技術和運營能力,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的公司將成為未來的贏家。”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采取氣候治理行動和經濟發展不是互相抵觸的,而是可以并行。在這一領域會有很多創新,能夠顯著提高生產效率。而投資的增加,本身就可以觸動增長。
“減碳與增長以前是一種相互沖突的關系,現在轉化為了相互協同共贏的關系。”劉世錦表示,隨著“雙碳”進程加快,經驗的積累特別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成本方面已經大大降低。他談到,對發達國家來說,通過創新實現碳中和有利于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可以通過綠色發展來實現經濟社會的現代化。
以更廣泛開放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發展
碳中和與氣候治理是全球性問題,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應對挑戰。論壇期間,多位國內外企業家表示,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更廣泛的開放合作。
“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任何一個地區能夠單獨實現全球碳中和。”英美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萬德昆表示,實現碳中和需要系統的改變,需要企業與整個價值鏈網絡建立伙伴關系,并且每個成員都要承諾發揮自己的作用。中國正在履行其發揮自身作用的明確承諾。
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表示,目前各國都有自己的碳排放合約要求,但并不統一,標準也不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碳市場,形成碳價格,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
另外他建議,應當圍繞供應鏈建立完整統一的標準,打造共同語言,讓消費者能明確了解到所購買產品的碳強度,讓企業也能夠了解供應商的碳足跡在哪、碳強度有多少。“在這方面中國一定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托克集團首席執行官、董事會執行主席衛杰明表示,成功推進能源轉型并非易事,只有通過集體行動才能夠完成這一必須完成的任務。供應鏈當中沒有哪一個供應商可以獨立做到這一點。
“氣候變化正在重塑全球能源的格局。綠色轉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引用了一句中國古文“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來形容全球綠色低碳之路,“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技術創新和協作的推動下,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以內的共同目標,并且在綠色轉型中收獲更多的機遇。”
新質生產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科技創新將深刻地重塑生產力、生產關系等基本要素,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型的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兵提出,打造能源領域的新質生產力。“要以新技術降低產業的成本,加強大型風電、高效率的光伏光熱、大規模的低成本的新型儲能等新技術的研發,加快電網友好型、風電、光伏、儲能、新能源這些技術攻關,增強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能力。”
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推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需要企業的持續投入。對于如何平衡降碳與增效,加快數字轉型是解決這個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榮程集團總裁、榮程鋼鐵集團董事長張君婷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的碳中和轉型路徑核心在于能源結構的調整,其中包括清潔能源應用、資源循環利用以及氫能冶煉等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的變革。
“原創的、顛覆性的新技術就是新質生產力,會帶來新模式,重塑全球產業鏈,為產業轉型經濟升級增加新動力。未來在技術和成本方面我們希望更多探討和加強交流。”她表示。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樞剛表示,要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加快新能源長時儲能、低成本綠氫、氨醇、大規模碳捕捉等前沿技術的攻關,推動能源電力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從而共同打造開放創新的生態,發揮各方的優勢,深化合作,促進技術的轉化應用,實現普惠共贏。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中國的務實推進,將為世界能源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溫樞剛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