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特別國債蓄勢待發
          • 2024年03月13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為今年財政政策的新亮點。專家認為,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將增強對長期限項目的保障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優化央地債務結構,是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主要體現。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為今年財政政策的新亮點。專家認為,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將增強對長期限項目的保障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優化央地債務結構,是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主要體現。

          發行期限明顯延長

          歷史上看,我國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別發行過特別國債,均對經濟社會穩定向好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相較而言,今年起即將發行的國債為超長期特別國債。這意味著本輪特別國債發行期限將明顯延長。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副所長、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馬光榮介紹,在債券市場上超長期的定義是10年以上,但對國債而言,預計此次一部分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可能達到30年甚至50年。

          “為更好匹配項目融資需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此輪特別國債發行期限將明顯延長,重大項目或搭配30年、50年期限的特別國債。”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分析,期限拉長有利于增強對長期限項目的保障能力。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向也備受關注。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日前表示,初步考慮,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這些領域潛在建設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長,現有資金渠道難以充分滿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抓重點強監管

          當前,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具體方案尚未出爐。鄭柵潔介紹,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方面,抓緊制定形成具體行動方案,按程序報批后啟動實施。將運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舉措,統籌好硬投資和軟制度建設,一手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和資金監管,一手推動配套政策出臺實施,強化政策的跟蹤落實,高質量推動這項重大舉措落地見效。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可能采取完全市場化公開發行的模式,也可能采取定向+公募結合的模式。但無論模式如何,預計央行都會對特別國債發行給予充分的流動性支持。發行時點上,二季度可能是發行高峰。

          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多地表態,將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支持。

          浙江省提出,向上爭取資金支持,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對重大項目的支持。遼寧省發改委主任李鵬宇日前表示,遼寧正在組織申報202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同時積極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懇請國家在項目立項和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支持。

          為發揮特別國債穩增長惠民生的作用,袁海霞建議,加快符合條件的優質項目儲備,強化跨區域、跨部門協調配合,并進一步優化項目管理。盡早開展前期調研,可將項目實施可行性(包括配套設施情況、季節因素等)、各類資金到位時間、參與主體資質等更多因素納入儲備標準,優化完善多因素項目篩選機制,保障重大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

          優化央地債務結構

          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是今年財政政策的基調和特點。多位專家認為,今年將發行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是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主要體現。

          袁海霞表示,特別國債不列入赤字,其發行僅納入當年國債余額限額管理,在今年預算赤字率安排3%左右的情況下,發行萬億特別國債成為積極財政的重要發力點,兼顧了發展需要與財政可持續,也為未來宏觀調控增加了靈活性及空間。

          在政府債券規模方面,馬光榮表示,合計來看,政府舉債規模比去年年初預算提高了1.28萬億元。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規模,即使與去年調整預算新增萬億國債之后相比,仍增加了2800億元。

          同時,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也有助于優化央地債務結構。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優化了債務結構,降低了債務風險。中央發債相對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長,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了優質資產,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過度加杠桿導致的風險,為地方財政騰出了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