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財政部:把更多“真金白銀”用于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 2024年03月0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藍佛安表示,將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產配置、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強化預算的約束,推動精簡不必要的節慶、論壇和展會等,及時收回使用結余閑置的資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銀”用于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6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藍佛安表示,將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產配置、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強化預算的約束,推動精簡不必要的節慶、論壇和展會等,及時收回使用結余閑置的資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銀”用于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以下為文字實錄: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中國網 倫曉璇 攝)

          記者:

          這個問題想提給藍部長。我想問一下,這些年,每年都在講“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到底成效如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進一步提出“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是不是意味著政府要捂緊錢包不花錢了?謝謝。

          藍佛安:

          謝謝你的提問。黨政機關過緊日子,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各級政府都要帶頭落實,勤儉辦一切事業。俗話說,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黨政機關少花一分錢,民生事業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錢。當然,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是捂緊錢包不花錢,而是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集中財力辦大事。

          近年來,財政部門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預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財政民生支出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各級財政用于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長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門支出,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在切實保障部門履職的基礎上,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門支出連續負增長,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節約下來的錢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進發展。2019—2023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從7.44萬億元,增加到10.29萬億元,首次超過10萬億元,增長了38%。

          三是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實施。比如,2018—2023年,全國財政科技支出從8327億元,增長到10823億元,增長了30%。2024年中央本級科技支出繼續加力,增幅達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進一步凸顯了這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財政部門將主要從三個方面抓好工作落實:

          一是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崇尚簡樸、厲行節約、力戒奢華,把勤儉辦一切事業作為長期堅持的方針,切實貫徹到財政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

          二是抓好過緊日子的執行。我們將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產配置、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強化預算的約束,推動精簡不必要的節慶、論壇和展會等,及時收回使用結余閑置的資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銀”用于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三是強化過緊日子的監督。2023年,我們加大財會監督力度,嚴肅查處了使用財政資金搞“形象工程”等違規行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監督懲處,堅決杜絕講排場、比闊氣,堅決防止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謝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