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多管齊下 金融高質量發展路徑明
          • 2024年01月17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面對科技創新的澎湃大潮、經濟轉型的切實需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未來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科技創新的澎湃大潮、經濟轉型的切實需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未來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金融活,經濟活。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實體經濟新動能、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具有重要意義。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根本,通過改革、調整和優化金融供給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說。

          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3年金融統計數據,交出一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成績單”。從數據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金融服務不斷提質增效,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看來,“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和經濟金融結構優化的著力點等重要領域,其實質性要求是在中長期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更加精準有效地支持國家戰略性重點領域建設。

          “‘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金融業在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的五個發力重點,為金融機構指明了方向。”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潛在風險隱患較多,且在開放擴大背景下防范外部風險傳入的壓力不小,在改革步入“深水區”背景下破除風險背后深層次矛盾問題的難度加大,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絲毫不能松懈。

          對于投資者擔心的房地產金融風險,業內人士認為,應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未來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將成為房地產金融政策支持的主要領域。

          對于地方債務風險,業內人士建議,監管部門創新政策工具手段,加速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應切實防范“一邊化債,一邊新增”,同時推動平臺企業轉型,從根本上控制地方債務增長。

          “長牙帶刺”的金融監管是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連平說,未來幾年,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將成為我國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3)》提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將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發揮好壓力測試作用,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與防控體系,對新增高風險金融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制度,明確整改期限和要求,實現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金融開放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我國主動有序推動金融業開放,金融開放力度不斷增強。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外資銀行增(注)資總計19.6億元等值人民幣,批復2家外資銀行分行籌建、6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開業。

          近期,聯博集團宣布,旗下外商獨資企業聯博基金近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為在中國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與此同時,渣打證券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并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外資金融機構持續“落子”中國展現出我國金融開放的新成效和市場吸引力。

          展望未來,更多開放舉措將持續推進。日前召開的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有序推動境內外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參與涉及金融業的國際貿易規則研究制定。2024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提出,完善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著力提升資本項目開放的質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最終目標是切實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提升其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的能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要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面制度型開放。更好銜接國際規則,讓不同類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有更好的發展條件。比如,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優化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后的政策安排。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張蘇婧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