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8家 前三季度GDP同比名義增長7.11%
- 2023年12月13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3%的GDP,貢獻了全國13.6%的稅收。2023年1月份至9月份,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國家高新區支撐建設了38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術企業、2/3的科創板上市企業。
12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舉行“發揮國家高新區作用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介紹,截至2023年11月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8家。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國家高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萬億元,創造了全國14.3%的GDP,貢獻了全國13.6%的稅收。2023年1月份至9月份,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國家高新區支撐建設了38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聚了1/3的高新技術企業、2/3的科創板上市企業。
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今年以來,國家高新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大項目投資建設力度,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高新”動力。吳家喜表示,178家國家高新區前三季度發展總體向好。
具體來看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占全國比重為13.50%。今年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37.66萬億元,同比增長4.22%,實現利潤總額3.32萬億元,經濟運行持續企穩。
二是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實體經濟壓艙石作用顯著。國家高新區工業經濟整體頂住下行壓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3.49萬億元,同比增長2.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三是市場主體大幅增長,重大產業項目加速落地。國家高新區不斷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培育取得顯著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新注冊企業57.63萬家,占全國新注冊企業的22%,同比增長18.59%,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6%。同時,各國家高新區加大產業項目投資建設力度,新能源、光電子、生物醫藥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國家高新區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本質是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吳家喜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國家高新區堅持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探索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高效協同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
一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工信部鼓勵國家高新區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高新區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等。支持高新區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讓更多的企業牽頭開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二是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工信部鼓勵有條件的高新區圍繞重點產業鏈,建設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中試熟化基地等,引進和培育一批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完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務體系,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支持高新區完善創業孵化體系,打造高能級孵化載體,以高水平科技創業帶動更多科技成果產業化。
三是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發展。工信部繼續推動在國家高新區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支持園區搭建產融合作平臺,舉辦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項目對接等活動。支持高新區構建和完善種子基金、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金融支持體系。支持高新區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推動各類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