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創新龍頭企業 首批深證50ETF產品發售
- 2023年11月21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參會人士認為,深證50是深市旗艦指數,標的企業豐富優質,是深市核心資產的集中體現,有望成為境內新的標桿性寬基指數。基于深證50開發ETF產品,可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代表國家經濟轉型的創新龍頭企業,是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金融強國在指數資產層面的生動實踐,有望推動ETF市場走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11月20日,首批深證50ETF產品發售。在發售前夕,深交所召開了深證50ETF產品座談會,深交所、券商、基金、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參會人士認為,深證50是深市旗艦指數,標的企業豐富優質,是深市核心資產的集中體現,有望成為境內新的標桿性寬基指數。基于深證50開發ETF產品,可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代表國家經濟轉型的創新龍頭企業,是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金融強國在指數資產層面的生動實踐,有望推動ETF市場走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一鍵布局”深市核心資產
深證50采用創新的寬基指數編制方法,在設置流動性篩選、ESG負面剔除后,按照公司自由流通市值排名、在A股市場中行業地位、公司治理得分等指標,選取50只深市A股作為樣本。
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聯席)兼總經理劉曉艷表示,深證50在寬基指數編制中引入因子思維,綜合行業龍頭選股與公司治理、ESG評級等創新的編制理念,在兼具表征性的基礎上,大幅提升指數的可投資性和可交易性,屬于中國市場投資型寬基指數的探索性創新。
劉曉艷提出,深證50呈現四大特征:一是優選行業龍頭,指數發展韌性更強;二是納入公司治理,聚焦可持續發展;三是價值創造能力優異,股東回報能力突出;四是契合經濟轉型趨勢,增長活力強勁。
從行業分布看,在深證50樣本股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樣本公司39家,權重占77%;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樣本公司34家,權重占71%。
從基本面看,深證50樣本公司兼具較高的盈利質量與業績增速,成長性良好。指數樣本公司平均ROE約20%,領先境內其他核心寬基指數,最近3年歸母凈利潤平均增速約64%。
“深證50標的企業豐富優質,是深市核心資產的集中體現。”海通證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軍說,這些核心資產背后的企業正逐步加入、主導甚至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消費等領域逐步形成“新質生產力”,保證了深證50的長期投資價值。
數據顯示,深證50樣本股的價值創造及股東回報能力突出。2022年,樣本股現金分紅約1200億元,以深市1.7%的公司數量占比,對應深市30%的分紅比例。
ETF成基金市場最大“黑馬”
今年,國內經濟發展處于新一輪周期起點,受海外流動性收緊以及國內投資者信心不足的雙重影響,A股市場承壓,基金投資也遇到較大困難。ETF卻成為基金市場最大“黑馬”,權益型ETF規模增長超過4100億元,投資者對于ETF的接受度大幅提升。
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總監鄒雄介紹,截至10月底,深市ETF持有賬戶數量達314萬人,較2018年底增長6倍,較2022年底增幅達10%,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借道ETF入市。
“近年來,國內ETF產品規模逆勢增長。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階段性的情況,而是一個長期趨勢的開端。”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羅東原說,當前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ETF作為普惠型金融工具,能方便投資者低成本、高效率地參與資本市場,共享國家經濟發展轉型的紅利。ETF作為投資特征鮮明、持倉規則透明的產品,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
在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看來,ETF在A股市場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壓艙石效應”。今年,A股市場資金壓力較大,但ETF份額逆勢增長,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為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二是賺錢效應明顯。ETF給基民帶來較好的投資體驗。三是省錢效應明顯。ETF具有天然的低費率屬性,普惠金融特性明顯。
共話ETF“星辰大海”
ETF市場是一片藍海,具備廣闊發展空間,這是本次座談會形成的一大共識。在深交所組織下,來自券商、基金、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圍繞推動ETF市場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隨著市場迅速擴容,ETF在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領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羅東原認為,能否做好ETF投資、產品研究配置、投資者服務、相關場外產品創設等方面的工作,是未來證券和公募基金公司能否取得行業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對發展壯大ETF市場,羅東原建議,應在產品端加快推動ETF產品創新。在國際ETF市場,除權益類寬基、行業ETF和不同久期的債券ETF等產品外,還有“風格+策略”的ETF、債券策略ETF和豐富的境外ETF等產品。“在產品創新上,建議推動覆蓋更多標的、更多策略的ETF上市。”
在資金端,多位參會業界人士呼吁,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進入ETF市場。“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將為指數化投資發展帶來新機遇。從長遠看,行業應推動個人養老金將ETF納入投資范圍。”羅東原說。
在運營端,劉曉艷建議,借鑒“投顧+ETF”業務模式。她認為,我國資管行業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體系,投資者對ETF產品功能作用的理解可能還不足,部分投資者將ETF當作短期投機工具,投資體驗不佳。“投顧+ETF”的業務模式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劉曉艷說,從境外成熟市場經驗看,“投顧+ETF”已成為財富管理主流模式。ICI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美國投資顧問配置ETF比例大幅提升,已由不足10%上升至40%左右。投資顧問把ETF作為底層工具,可在全面、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適配的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持續跟蹤、適時調整、及時答疑、長期陪伴,幫助投資者提升投資認知、優化投資行為、改善投資體驗。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