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 2023年03月2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陳家昌表示,科技部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三是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四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開放合作。

          “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圍繞藥物研發、基因研究、生物育種、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科研需求展開

          據新華社3月27日報道,為貫徹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科技部會同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期啟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專項部署工作,緊密結合數學、物理、化學、天文等基礎學科關鍵問題,圍繞藥物研發、基因研究、生物育種、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科研需求展開,布局“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前沿科技研發體系。

          對此,深思考創始人、人工智能算法科學家楊志明博士表示,人工智能與各學科的研究正在進行深度交叉與融合。比如,人工智能驅動癌癥研究、藥物研發、物理計算等。人工智能是利器,既可作為工具驅動各個學科的研究,又可與各學科交叉融合形成一些前沿研究方向。

          引領科研范式變革

          據新華社報道,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國在人工智能、科研數據和算力資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系統布局和統籌指導,以促進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推動資源開放匯聚、提升相關創新能力。

          “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是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的產物。專家表示,借助機器學習在高維問題的表示能力,人類可以更加真實細致地刻畫復雜系統的機理,同時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實用的方式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

          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已在很多科學研究領域展現出超越傳統數學或物理學方法的強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體系化布局、重大系統設計、跨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生態構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人工智能對科研的重要性及深遠影響不言而喻。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陳家昌此前表示,人工智能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和顛覆性的作用。特別是在科研端,人工智能為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的一些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徑,正在引領科研范式的變革。

          新華社報道稱,科技部將推進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創新,發展一批針對典型科研領域的“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用平臺,加快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高性能計算中心與智算中心異構融合發展,鼓勵綠色能源和低碳化,推進軟硬件計算技術升級,鼓勵各類科研主體按照分類分級原則開放科學數據。

          人工智能恰逢其時

          輔助科學研究,只是人工智能的一個應用前景。事實上,人工智能在國防、工業、教育、文化、社交等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英偉達CEO黃仁勛日前表示,近四十年來,摩爾定律一直是引領計算機行業動態發展的重要規律,而計算機行業又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但在成本和功耗不變的情況下,性能的指數級增長已放緩。計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曲速引擎是加速計算,動力來源就是人工智能。各行各業正在應對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等強大的動態挑戰,因此,加速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到來恰逢其時。

          一位來自微軟的技術專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ChatGPT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否是一個基點需要持續觀察。從目前情況看,各行各業對導入OpenAI相關的應用或服務保持高度熱忱。”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一方面,國內學者提出神經形態完備性的概念,開展了相關理論研究,研發出異構融合的類腦芯片。另一方面,國內科研機構研發中文多模態的預訓練模型和圖文音三模態的大模型,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陳家昌表示,科技部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三是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四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開放合作。

          新華社報道稱,下一步,科技部將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滲透性、擴散性和顛覆性強的特性,逐步構建以人工智能支撐基礎和前沿科學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國科學研究范式變革和能力提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