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風跨界“搶礦”非明智之舉
- 2022年11月29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李春蓮
提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鋰資源匱乏“焦慮”不斷蔓延,加大相關資源開發勢在必行。對于領域內現有企業而言,競爭加劇,需要量力而行;而對于跨界入局企業來說,需要科學評估自身的技術和資金情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切忌盲目跟風入局。
“天價”鋰礦爭奪戰正酣。11月27日,斯諾威礦業股權“二度拍賣”第二輪啟動,競拍出價至6億元,再次觸發熔斷。
截至目前,已有協鑫能科、盛新鋰能、天華超凈等3家公司宣布參與此次股權拍賣。同時,川能動力、融捷股份和四川路橋等企業也有意加入此次“搶礦”大戰。
11月28日,寧德時代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已通過線下綜合評分流程成為斯諾威公司重整投資人。此舉將有利于寧德時代對上游主要資源進行全面布局,進一步增強供應鏈保障能力,完善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事實上,除斯諾威礦業股權拍賣引來多位鋰礦“入局者”外,上周以來,還有大中礦業、盛訊達、雅化集團等公司也宣布將通過收購等方式布局鋰礦。
上市公司紛紛跨界進入鋰礦領域,或是看到鋰資源供不應求背景下,潛在的利潤空間。但“入局者”也應該看到,鋰資源緊缺的背后,是其開發周期較長、相關技術要求較高的特點。因此,對于一些相關技術經驗不成熟的公司而言,跨界入局鋰礦的風險不容小覷。
盛新鋰能加入“搶礦”大戰引發深交所關注。關注函稱,要求公司說明相關交易中擬承擔的最大風險敞口金額,以及是否存在因重整計劃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導致通過本次競拍取得斯諾威股權的主體喪失控制權的風險等。
此外,鋰礦開發不僅需要技術保障,也需要資金長期支持,這對于入局鋰礦企業來說,可謂雙重考驗。
在資本市場中,不管哪個行業,一旦處于“風口”之下,公司蜂擁而入的現象并不鮮見。以光伏行業為例,過去十年,部分公司盲目入局,但因技術更新不及時而被淘汰出局。而礦產開發則更具專業性,一方面,其采礦周期較長,期間不確定性增多;另一方面,礦產本身涉及儲量、采礦權等問題,較為復雜。
從已經走下“風口”的行業發展經驗來看,跨界進入一個新行業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持續的投入和研發才能獲得一定的競爭力,才能在行業內立足。鋰礦開發亦是如此。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鋰資源匱乏“焦慮”不斷蔓延,加大相關資源開發勢在必行。對于領域內現有企業而言,競爭加劇,需要量力而行;而對于跨界入局企業來說,需要科學評估自身的技術和資金情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切忌盲目跟風入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