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工信部:十年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從7萬億增長至14.1萬億
          • 2022年09月21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主題是“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副司長徐文立,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出席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答記者問。

          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今日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主題是“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副司長徐文立,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出席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 喬躍山: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關心、支持,很高興和我的同事一道與大家就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交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效益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企業實力不斷提升,行業應用持續深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1.6%,營業收入從7萬億元增長至14.1萬億元,在工業中的營業收入占比已連續九年保持第一;利潤總額達8283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從2.5萬億元增長至9.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16%,增速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2021年利潤總額達1.2萬億元,較2015年翻一番。

          二是創新能力取得新發展。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第五代移動通信等領域技術創新密集涌現,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先進計算等領域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等產品創新迭代不斷加快,供給能力持續增強。全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從2012年的14萬件增長至2021年的228萬件,年均增長率達36%。

          三是產業結構實現新突破。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14家中國軟件名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占全國軟件業比重達78.4%,產業集聚效應凸顯。手機、彩電、計算機、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供給能力穩步增長,內需升級趨勢明顯。如4K電視機加快普及,2021年我國4K電視機出貨占比達到72%。國內多條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全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批量出貨,8K超高清、窄邊框、全面屏、折疊屏、透明屏等多款創新產品全球首發。

          四是融合應用探索新空間。十年來,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深入顯現。面向教育、金融、能源、醫療、交通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碼、遠程辦公、協同研發等軟件創新應用,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汽車電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養老等新產品新應用發展取得扎實成效,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應用場景豐富用戶體驗。

          回望過去十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提供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