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水利部:十年來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6.66萬億元
          • 2022年09月14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郭冀川

          提要:“水利部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算據、算法、算力建設為支撐,以數字化場景、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大力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全面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為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李國英說。

          9月1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展成就。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介紹,用水權市場化交易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來銀行貸款、社會資本投入水利金額達到2388億元,創歷史紀錄。他透露,下一步,將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以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為重點,科學推進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的規劃建設。

          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在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事關戰略全局與人民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部署推進了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十年來,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6.66萬億元,是之前十年的五倍。

          張祥偉說:“這十年來,建設了南水北調中東線一期工程、引江濟淮、引漢濟渭、珠三角水資源配置等跨流域、跨區域引調水工程54處,設計年調水量647.9億立方米,我國的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顯著提升。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穩增長穩就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水利部全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在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吸納就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開工項目為歷史同期最多。今年以來,全國水利項目新開工1.9萬個,創歷史紀錄。特別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等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二是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在加大政府投資的同時,地方政府專項債、金融支持、社會資本多向發力,多渠道籌集水利建設資金。1月份至8月份,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9776億元,同比增長50.9%。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突破了7000億元,達到7036億元,同比增長63.9%。

          三是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建設點多面廣、產業鏈長、吸納就業多的優勢,積極創造就業崗位,特別是盡可能多地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月份至8月份,水利項目施工累計吸納勞動力191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53萬人。

          科技自立自強

          全面構建智慧水利體系

          面對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水利部在今年印發的《“十四五”水利科技創新規劃》中強調,要強化水利戰略科技力量,到“十四五”末,科技自立自強成為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李國英表示,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加快建設,水利科技“領跑”領域不斷擴大。

          李國英介紹,通過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水利監測感知網,目前實現了水利重要信息的及時掌握。水利部數據顯示,已構建國家水資源監控體系、國家地下水監測站網,建設了全國水利信息點43萬個,全國5186條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實現了水文監測全覆蓋,11萬座國家報汛站雨量水情監測信息收集傳輸時間,由過去的小時級縮短到分鐘級。

          通過在全國建立水利一張圖,匯集了55類1600萬個水利對象,并且實現動態管理和在線更新,支撐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等專項業務高效開展。全國范圍內規模化以上的江河湖泊、水利設施、水利管理單位都實現了空間化管理,為防汛抗旱以及水利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提供精準化支撐。同時,也為全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河湖長制的實施提供精細化服務。

          “水利部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算據、算法、算力建設為支撐,以數字化場景、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大力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全面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為全面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李國英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