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造船業上行周期或至:船價連漲21個月 有公司訂單排到2026年
          • 2022年09月08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施露

          提要:“能源轉型背景下,LNG船需求也正陸續釋放,看好后續散貨船、油船、LNG船訂單增長。此外,將于2023年生效的EEXI與CII標準將加速船東換船進度,目前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才剛剛啟動。”倪正洋表示。

          造船業上行周期或已到來。

          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9月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為188萬修正總噸(51艘),其中,中國以102萬修正總噸(54%)居首;韓國以76萬修正總噸(41%)排名第二。截至8月底,全球在手訂單量為1.0276億修正總噸,中國以4362萬修正總噸(42%)居首,韓國以3597萬修正總噸(35%)排在其后。

          “船價連續上漲21個月,基本可以確定造船業上行周期已至,現在國內各大造船企業訂單足夠,雖然數量或不及去年,但單個訂單利潤明顯上漲。”德邦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倪正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船價連續21個月上漲

          業內預計造船大周期來臨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球累計新船訂單量為2768萬修正總噸,同比減少30%。中國和韓國分別拿下其中的1235萬修正總噸(475艘)和1192萬修正總噸(216艘),各占45%和43%的份額。

          從世界范圍來看,新船訂單爆發式增長。

          全球新船訂單量從2020年的1058艘7500萬載重噸增至2021年的1765艘1.32億載重噸,創下過去10年來的次高紀錄。2022年以來,新船需求旺盛的勢頭不減。

          價格是供需最好的風向標。進入今年8月份,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突破160點,創下自2009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船價大漲。

          “行業已迎來新一輪大周期。復盤船舶制造發展史,每百年可分為四個周期,每輪周期大概在20年至30年之間,此輪船價已經連續上漲了21個月。”倪正洋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除船價上漲外,船位緊張也是上行周期來臨的表現之一。克拉克森表示,當前中國船廠手持訂單飽滿,大部分主要船廠船位排期已到2025年初。

          “上半年,公司手持訂單239艘/2075.5萬載重噸,目前訂單飽滿,訂單排期已至2026年。”某造船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補充道。

          另外,以LNG船為代表的高附加值船型訂單大增,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了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緊張和波動性,2021年LNG船新船訂單量達到98艘,比2020年的54艘增長81%。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上半年就已達到108艘。

          船舶量價齊升

          上行周期或剛剛啟動

          “根據歷史數據統計,1960年至1973年與1990年至2010年是此前兩輪造船業上行周期,平均每間隔20年至30年經歷一輪,原因在于需求周期、船齡替代周期、環保公約三大因素。”上述造船業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需求端來看,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集裝箱船率先發力。

          2020年三季度開始,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開始出現急速拉升,進而帶動新船訂單快速提升(2021年新集裝箱船新增訂單576艘,2020年僅新增122艘),新船價格指數也在2020年年底開始走高。

          “疫情發生后,全球物流供應不暢、主要港口擁堵導致海運價格急速上行,全球船舶運營效率降低,推動了新船訂單需求上行。此外,船東利潤修復,對新船采購的意愿提升,推動了訂單增長,目前處于量價齊升階段。” 倪正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能源轉型背景下,LNG船需求也正陸續釋放,看好后續散貨船、油船、LNG船訂單增長。此外,將于2023年生效的EEXI與CII標準將加速船東換船進度,目前本輪造船業上行周期才剛剛啟動。”倪正洋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