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高層會議屢提數字經濟 盤和林:以開放激勵發展
          • 2022年05月27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暢帥帥

          提要:經濟態勢如何?行業前景咋樣?政策風向是什么?中國網財經特別策劃《財訪間》欄目,專訪權威專家、學者,用宏觀數據描繪經濟脈絡,從細微之處透析發展機遇。

          近期,高層會議屢屢提及數字經濟、平臺經濟。

          全國政協5月17日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會上指出,要努力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全方位變革,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5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盡快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高層會議頻頻“點名”平臺經濟釋放哪些信號?如何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數字經濟如何與實體經濟充分融合發展?中國網財經采訪了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

          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迎來發展利好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占比呈現出雙“39”態勢——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則由14.2%上升至38.6%。

          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但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和風險。因此,近兩年數字經濟,尤其平臺經濟進入清理整頓的階段,疊加疫情擾動,增長步伐有所放緩。

          5月17日召開的“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意義非凡。盤和林指出:“會議釋放了對民營經濟、平臺經濟松綁的重要信號,為未來我國民營經濟、平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將進一步激活我國數字經濟。”

          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議提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支持數字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

          對此,盤和林談到,高層的表態說明當前中概股海外上市的制度障礙已經基本掃除,鼓勵國外上市的表態增強了數字企業國外融資的信心,尤其是互聯網平臺企業。

          盤和林認為,數字企業專項集中監管即將完成,未來將以常態化監管為主,劃定法律邊界,為數字企業松綁,推動各種經濟模式健康發展,推動各類數字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平臺企業長期可持續化發展。

          常態化監管促平臺經濟發展

          如何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盤和林認為,平臺經濟促發展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完成專項整改,轉為常態化監管;另一個是多措并舉的助力。

          從整改方面,過去兩年,我國對平臺經濟進行了集中治理,從信息保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推薦算法規范等多個方面針對平臺經濟展開了轉向治理,平臺經濟中不合規,阻礙其他行業發展、不公正的成分因素被有效去除,平臺經濟“浴火重生”,煥然一新,以全新面貌展現在消費者面前。

          當前,平臺經濟的集中專項整改已經接近尾聲,未來接續的將是常態化監管,以常態化監管來規范未來平臺經濟的經營行為,防微杜漸,防止各類問題再度發生,鞏固此次平臺經濟整改的成果。

          從促發展方面,平臺經濟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平臺經濟要規范,但更要發展,所以,政策面在規范的同時,也要促進平臺經濟發展,利用平臺經濟的共享、高效匹配資源的屬性,來幫助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資源配置效率問題,以平臺經濟來落地新業態、新模式,締造新經濟增長點和創造新的就業增量。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在當前全球局勢復雜,中國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更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盤和林強調。

          數實融合需要和全球市場接軌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疊加影響下,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數字技術融合創新,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賦能加力,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有機融合,迸發出無限潛能。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5月26日在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介紹,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拓展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水平不斷提升,推動相關制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定制農業云農場等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

          那么,如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盤和林認為,數實融合需要實體企業自身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政策上要鼓勵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國企要帶頭轉型,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最后,數實融合需要和全球市場接軌,要選用先進方案,要吸收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先進理念,要杜絕閉門造車的數字轉型。

          “全球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中國數字企業要跟上全球步伐。在此過程中,中國要將開放、競爭、創新作為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手段。”盤和林談到。

          讓中國數字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展開競爭

          根據國務院日前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中的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8%,根據規劃目標,到2025年這個比重將上升到10%。未來數字技術將成為我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如何提高數字企業的全球化競爭優勢?盤和林認為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以創新科技助力企業,以數字技術武裝企業。全球數字技術發展離不開基礎科學的進步,民營數字企業往往不具備基礎科研能力,因此從政策方面可以做兩手準備:一手抓基礎研發,投入人才和資金來搞基礎研究,突破數字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另一手抓產學研用融合,鼓勵企業尤其是平臺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同時根據企業的需求,有的放矢,開展基礎研究工作,并利用企業將科研成果對接到數字應用場景。

          第二,以開放來激勵企業。開放對于企業的激勵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市場,海外有廣闊的市場,海外市場能夠讓企業打破行業天花板,獲得發展新空間;另一方面是融資,海外資本市場一直是中國數字企業融資的重要目的地,利用好外資,以外資來發展中國的數字經濟,以此增強我國數字企業的資本實力。

          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讓中國數字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展開競爭。從政策層面,我國需要在數字治理體系上進一步和全球接軌。當前歐美都在推進數字立法和數字治理,數字治理體系接軌一方面是讓企業更加順暢地走出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前適應甚至主導全球數字治理規則的制定,在數字貿易標準化方面占據先機。

          第三,以競爭來激勵企業。競爭是未來中國數字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促進競爭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兩個政策方向:一方面要強調競爭的公平性。締造公平競爭環境,防止企業通過壟斷、不正當競爭來獲取優勢地位。另一方面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過去我們謀求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未來我們將以法治規范數字經濟發展,而法治化的關鍵在于明確邊界,數字企業要有紅線和底線,政府執法也要有紅線和底線,保持政策穩定性,以法治化實現數字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建設完善的數字社會綜合治理保障體系。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