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我國首部生物經濟規劃發布 聚焦四大重點領域
          • 2022年05月11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此次發布的《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在高通量基因測序、生物檢測、合成生物、細胞治療、中醫藥治療、生物計算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對于我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生物產業、發展生物經濟、培育形成新動能,促進人民生活品質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世界生物科技強國建設將發揮關鍵作用。

          (記者 王擎宇)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產業門類、體系齊全,具備加快發展生物經濟的有利條件,但生物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尚屬空白。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將生物經濟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科技經濟戰略的重要內容。這部《規劃》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

          《規劃》中首次提出了“生物經濟”的概念。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發展生物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規劃》聚焦面向人民群眾在“醫”“食”“美”“安”領域的更高層次需求,提出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質替代、生物安全四大重點發展領域,以及創新能力提升、生物醫藥技術惠民、現代種業提升、生物能源環保產業示范、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生物資源保藏開發、生物經濟先導區建設七項重大工程。

          王翔介紹,《規劃》從四個方面部署提升生物經濟創新能力。一是加快提升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度,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二是培育壯大競爭力強的創新主體。培育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三是優化創新發展的區域布局。引導創新資源向重點區域集聚,實施重點產業專項提升行動。四是深化生物經濟創新合作。鼓勵國內科研機構主動發起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鼓勵企業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建設對外合作生物產業園,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探索開展先進生物治療診斷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生物醫藥產業是生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提出,發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滿足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加快前沿技術發展,加強前沿和原始創新領域布局,從“跟隨式”創新向“引領式”創新邁進。同時,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補齊短板;進一步開發應用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提升關鍵核心競爭力。

          此外,工信部將支持醫藥企業加強與國家實驗室、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等機構的合作,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形成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共同打造生物醫藥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工信部還將實施醫藥領航企業培育工程,結合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實施,支持大型企業實施創新轉型;同時,支持專注細分領域、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促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規劃》將“堅持風險可控”作為發展生物經濟的五大原則之一,明確到2025年“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王翔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生物安全科研和生產保障能力;提升應急物資儲備、生產和調度效能;加強對各類生物安全風險監管,強化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科技支撐;完善各類疫情監測預警防控體系,提升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另一方面,將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加大生物資源保護力度,健全生物資源監管制度,開展生物資源全面普查。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表示,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是生物領域技術創新的基石,也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此次發布的《國家“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在高通量基因測序、生物檢測、合成生物、細胞治療、中醫藥治療、生物計算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對于我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生物產業、發展生物經濟、培育形成新動能,促進人民生活品質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世界生物科技強國建設將發揮關鍵作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