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一季度險資持倉曝光:重倉銀行股 增持地產股
          • 2022年05月06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石詩語

          提要:隨著2022年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完畢,險資持倉情況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期末,共有232家保險機構及其產品出現在58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從持股變動情況看,險資一季度主要增持了地產股;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股仍然是險資重倉對象。

          隨著2022年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完畢,險資持倉情況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期末,共有232家保險機構及其產品出現在581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從持股變動情況看,險資一季度主要增持了地產股;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股仍然是險資重倉對象。

          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當前權益市場已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短期調整正是加大長期布局的良機。隨著前期市場受迫性賣出壓力充分釋放,預計5月起A股將開啟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行情。

          青睞地產股

          從險資持股數量的變動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險資增持最多的上市公司為中國化學,由泰康人壽旗下兩款產品共增持9257萬股。萬科A緊隨其后,由“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增持9015萬股。京東方A、金科股份分別被險資增持8977萬股和8153萬股,位居第三、第四位。

          從行業來看,一季度險資加大了對房地產業的布局。一季度險資增持股份數量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萬科A和金科股份均隸屬房地產行業。此外,土木工程建筑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也受到險資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空港獲得最多險資青睞,被幸福人壽保險、“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個人分紅”等6家保險機構和產品持有。平安銀行、仙樂健康、東瑞股份、金融街分別被4家險資機構持倉。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險資受其自身屬性影響,安全性是其投資考慮的第一要素,高于對盈利的需求,整體投資風格偏謹慎,因此險資更偏好于布局業績穩定增長的行業,低估值績優股是險資布局的重點方向。

          仍然看好銀行業

          從保險公司重倉流通股情況來看,金融股依然受險資偏愛。Wind數據顯示,在單一險資重倉的前10名上市公司中,除中國聯通一家非金融機構外,其余全部為銀行和保險機構。若將榜單擴大至前20名,其中有17家上市公司隸屬金融行業。

          其中,中國人壽借助集團優勢,被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持倉193億股,占其流通股比例高達92.8%,遠超其他上市公司。平安保險集團目前持有平安銀行96億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為49.57%。此外,平安銀行還被平安人壽保險等平安系險資持倉。民生銀行被大家人壽保險旗下的萬能產品、傳統產品分別持倉45億股和14億股。中國聯通獲“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持倉31.9億股,較上期沒有變化。

          從險資重倉流通股持股數量的變動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工商銀行遭“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減持7.36億股,減持后,該產品所持有工商銀行股票數量依然達29.5億股。

          從險資重倉流通股的所屬行業來看,除金融行業外,電信服務業、能源行業、房地產業、有色金屬等行業也備受險資青睞。此外,在險資一季度新增持股中,房地產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成為險資“新寵”。

          有望開啟中期修復行情

          中信證券表示,前期影響市場的因素陸續出現轉機,隨著市場受迫性賣出壓力充分釋放,預計5月起A股將開啟持續數月的中期修復行情。

          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認為,保險資金投資立足長期,低位加倉往往能夠獲得較好回報。當前權益市場已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短期調整正是加大長期布局的良機。

          興業證券建議重點關注以下三個布局方向:一是消費核心資產,如酒類、免稅、航空、景區及酒店。二是“穩增長”相關板塊,如基建、地產、銀行等。三是新能源、半導體、軍工板塊中維持高景氣的細分領域,如軍工新材料、光伏組件、風電整機、半導體材料、5G光纖光纜、特高壓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