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讓脫貧人口端穩就業飯碗
          • 2022年04月25日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心萍

          提要:為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總體穩定,人社部將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作為穩崗就業工作的重點地區,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

          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關于做好2022年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按照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的要求,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脫貧人口實現就業,幫助已就業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推動全國脫貧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務工規模不低于3000萬人。

          為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總體穩定,人社部將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作為穩崗就業工作的重點地區,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

          ——多措并舉,讓脫貧人口外出務工有補貼、有渠道、有組織。

          外出務工是脫貧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為激發脫貧人口外出務工積極性,各地通過發放求職創業補貼等激勵政策,鼓勵脫貧人口外出務工。

          例如,四川巴中提出,脫貧人口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到戶籍所在縣以外就業的,將給予不超過400元/人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遼寧鐵嶺提出,對跨省就業的脫貧人口,給予交通補助。

          在企業端,也有相應政策引導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企業,將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如山西太原將吸納脫貧人口就業數量多、效果好的市場主體認定為就業幫扶基地,對吸納人數超50人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同時,為鼓勵市場化機構參與組織勞務輸出,人社部等五部門提出,對面向脫貧人口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比如,在四川巴中,補助標準為300元/人。

          ——拓寬渠道,讓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工作顧家兩不誤。

          就地就近就業也是一部分脫貧人口的愿望。為此,各地方各部門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以期帶動更多脫貧人口參與鄉村建設,充分發揮以工代賑促進就業作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提前下達2022年以工代賑任務計劃40.5億元,撬動地方各類資金約5億元,支持地方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200余個,將帶動近10萬農村脫貧群眾和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穩就業、促增收。

          另一方面,各地區通過支持產業發展、壯大就業幫扶車間、鼓勵返鄉入鄉創業等方式,拓寬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的渠道。例如,吉林省提出,對省內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或監測對象就業最高可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甘肅省提出,對返鄉創業農民工,將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扶持,有條件的地區還將按規定落實一次性5000元的創業補貼。

          此外,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統籌用好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弱勞力、半勞力和無法外出、無業可就的脫貧人口。對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將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購買意外傷害商業保險,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

          ——精準實施,幫助脫貧人口長技能、強本領、就好業。

          技能在手,就業不慌,致富不愁。“十四五”期間,人社部門將繼續實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加大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培訓期間,還將按規定給予生活費補貼。

          “我們還將支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一批培訓基地和技工院校。”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同時擴大技工院校招生和職業培訓規模,支持脫貧戶、農村低收入人口所在家庭“兩后生”就讀技工院校,按規定享受國家免學費和獎助學金政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