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運成本上升 國際糧價下半年料高位震蕩
- 2021年07月13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以大豆為例,據新紀元期貨統計數據,截至7月9日,進口美國大豆的國際運費為81美元/噸,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108%;進口南美大豆國際運費為68美元/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34%。
隨著海運運費上漲,國際糧食運輸成本已較去年同期翻倍。
以大豆為例,據新紀元期貨統計數據,截至7月9日,進口美國大豆的國際運費為81美元/噸,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108%;進口南美大豆國際運費為68美元/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34%。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8月以來,糧價開啟上漲行情,海運費上漲起到一定支撐作用,但不是影響糧價的關鍵因素。在其他利多因素弱化背景下,國際糧價下半年或將高位震蕩,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軟商品投資機會。
國際糧食運輸成本翻倍
“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物資需求逐步復蘇,海運需求隨之增加,但海外疫情對港口正常運營造成沖擊,船只壓港現象嚴重,船舶周轉次數降低、緊缺現象加劇,導致運費進一步上漲。”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表示。
去年7月10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為1810點,今年同期為3281點,漲幅達81.27%,改寫11年新高。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漲勢更甚,從864.72點漲至2698.83點。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分析,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格指數大漲主要是由于需求旺盛。“航運業是周期性非常顯著的行業,2021年二季度我國航運景氣指數(CSPI)達121.96,為2010年三季度以來最好水平。因為疫情影響,一些主要港口運營出現問題,造成集裝箱擁堵利用率偏低,帶來集裝箱緊張并推升運價。”
糧價有望高位震蕩
一般來說,海運市場的強弱反映了當前全球經濟現狀,全球經濟景氣度好,大宗商品物流頻率就高,運費就貴。
“運費作為成本構成的一部分,其價格波動主要體現在進口商品價格中。”邊舒揚表示,糧食海運價格與全球農產品價格是正向關系,運費會直接反映到價格中。
本輪國際糧價上漲始于去年8月。國元期貨農產品首席分析師姜振飛分析,首先是去年疫情導致各國流通防控措施增加,出口受限;其次是各國糧食儲備普遍增加,下半年南美干旱天氣成為炒作題材,玉米、大豆、小麥價格在貨幣寬松大環境以及資本推動下一路走高,紛紛創近七八年新高。
國際運費成本對糧價攀升起到了支撐作用。王成強表示,運價與農產品價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運價上漲往往是農產品牛市的體現。海運價格是糧食進口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價漲勢延續,糧食進口商抬升終端糧食銷售價格的壓力隨之加大。不過,海運價格向來以高波動性著稱,海運價格能否維持上漲,取決于需求能否持續擴張。一旦疫情干擾因素解除,海運價格漲勢將趨向衰減。
不會影響整體供應
在海運價格走強背景下,國際糧價何去何從?
邊舒揚認為,海運運費上漲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對買家影響很大,但不會影響農產品整體供應,只是在節奏上形成干擾。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支撐因素弱化或抵消運費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姜振飛表示,當前全球市場的小麥、玉米、大豆均面臨干旱天氣,但盤面已經消化了大部分預期,目前旱情有緩解跡象,近期降雨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從收割進展來看,巴西、阿根廷的玉米產量超出市場預期,因此美玉米、美豆價格近期持續回落。“整體看,糧食產量呈現增加趨勢,需求端則呈現下降趨勢,全球主要糧食庫存將在底部初步復蘇。預計2021年下半年全球糧食價格呈現下降趨勢。”
“海運運費不是影響農產品價格的關鍵因素,我們關注農產品價格主要看供求結構變化。”邊舒揚稱。
從投資角度看,價格處于高位的農產品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邊舒揚表示,市場對于供應端變化比較敏感,在估值偏高的情況下再度做多,風險收益比明顯不高,而且缺乏天氣炒作可能性的品種也不適合做多。
王成強分析,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表現顯著弱于工業品,較弱的金融屬性和季節性天氣市缺失,供需形勢限制了價格表現。尤其是軟商品白糖和棉花,絕對價格水平偏低,遠期供給存在赤字或赤字擴大風險,多頭機會在增加。豆油、棕櫚油價格近兩個月震蕩下跌,隨著下半年需求增長和東南亞季節性增產高峰過去,上漲機會仍值得期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