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中國算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互聯互通深化
          • 2025年08月26日來源:中國新聞網

          提要:中國算力產業“含綠量”也在不斷提升。記者在國家先進計算太原中心采訪時了解到,該中心采用了全新一代全浸沒相變液冷技術,將處理器、主板等在內所有計算部件浸沒于液態冷媒中,實現了高密度、全覆蓋、無死角、高效恒溫冷卻,核心計算機房PUE(電能利用效率)值突破性降至1.04。

          無論是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能力,還是生態建設、應用落地,中國算力產業正增質提速,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化。

          在近日舉辦的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工信部副部長熊繼軍表示,中國算力產業邁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大會發布的《2025算力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計算力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達1085萬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運載力方面,規劃建設超過250條“東數西算”干線光纜。存儲力方面,存儲容量持續增長,存力總規模超過1680EB。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算力、存力、運力以及模型能力的協同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地區數字競爭力的關鍵。中國處于數字經濟加速跑的關鍵期,在算力領域持續發力并取得顯著進展。

          本屆論壇揭曉2025“算力中國·年度重大突破成果”,10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技術成果集中亮相。其中包括,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推薦的“中國移動‘九州’算力光網”、山西秦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薦的“山西秦能算電協同一體化平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推薦的“面向智算集群的在網計算加速技術”等。

          據主辦方介紹,這些成果在算力及相關產業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技術創新突出、轉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輻射能力。

          《2025算力發展報告》認為,當前,中國算力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芯片、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本屆大會上,算力互聯互通成為關鍵詞,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取得進展。

          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等10個省區市在大會上宣布接入中國算力平臺,中國“全局總覽、分域協同”的算力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大會信息還顯示,七個城市的算力中心接入國家超算互聯網,國家超算互聯網所連接的骨干節點型算力中心已突破30家,聯合體成員數量更突破200大關。中國移動的算網大腦已納管超80EFLOPS算力,并網21家智算中心、3家超算中心、3家量算中心。

          如何讓算力好用、易用,支撐行業的發展,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接受采訪時表示,首先是連算力,其次是建商城,連生態,做服務。

          中國算力產業“含綠量”也在不斷提升。記者在國家先進計算太原中心采訪時了解到,該中心采用了全新一代全浸沒相變液冷技術,將處理器、主板等在內所有計算部件浸沒于液態冷媒中,實現了高密度、全覆蓋、無死角、高效恒溫冷卻,核心計算機房PUE(電能利用效率)值突破性降至1.04。

          數據顯示,中國算力中心平均PUE降至1.42,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46個,為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雙碳”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展望算力產業的未來發展,魏亮表示,中國算力產業發展要增質提速,未來還要持續深化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夯實“算存運”底座,強化算力資源統籌協同與動態優化能力,加速基礎設施綠色升級。

          在政策方面,熊繼軍表示,將推動完善算力布局政策體系,優化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引導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設施;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擴大基礎共性技術供給;面向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行業,開展算力賦能專項行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