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以舊換新加速跑 激活內需新潛力
          • 2024年11月01日來源:人民日報a

          提要: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消費升級,近期各地出臺了一系列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對于8大類一類家電產品中的1級能效或水效商品,補貼最高可達成交價的20%;2級能效或水效商品,補貼最高為成交價的15%;而對于8小類家電產品,補貼最高為成交價的13%。

          “我去年買了一臺同品牌的洗衣機,花了5999元。今年孩子搬新家,想給他也買一臺,正好遇上了以舊換新補貼和企業促銷讓利,雙重優惠疊加后,只花3999元就買下了,真是讓人驚喜。”在北京某家電賣場,一位消費者興奮地分享了他的購物經歷。

          這正是近期以舊換新活動如火如荼進行的一個縮影。

          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消費升級,近期各地出臺了一系列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對于8大類一類家電產品中的1級能效或水效商品,補貼最高可達成交價的20%;2級能效或水效商品,補貼最高為成交價的15%;而對于8小類家電產品,補貼最高為成交價的13%。這些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政策,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以舊換新是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全國各地近期都在積極開展以舊換新活動。山東省商務廳等四部門聯合推出的《山東省推動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對個人消費者購買高效能家電給予高達20%的補貼,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了家電市場的繁榮;在河北邯鄲市,相關部門則全面啟動了涵蓋汽車、家電等多領域的以舊換新活動,單筆補貼額度高、商品門類廣,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和便利。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以舊換新”政策對企業和個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企業而言,政策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升級生產線和技術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消費品以舊換新也能有效拉動內需,促使消費者購買新產品,進而提升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這種雙贏的局面,正是以舊換新政策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記者從幾大電商平臺了解的情況顯示,今年“雙11”,以舊換新成為促銷活動的重頭戲。比如,某電商平臺百億補貼2600元消費券專區,部分家電產品疊加享受國家以舊換新補貼福利,價格實現了多重優惠。其他電商平臺也紛紛將以舊換新活動置于頁面和搜索的顯著位置。

          在汽車領域,以舊換新的作用尤為突出。商務部等7部門發布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報廢并新購置新能源車或燃油車分別補貼10000元或7000元。這一政策為汽車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數據顯示,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在短短數月內便收到了數十萬份補貼申請。

          業內專家還表示,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擴大市場容量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設備更新將直接推動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和智能制造領域。同時,消費品換新也將促進零售、物流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良性互動。

          對于賣家而言,以舊換新政策同樣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北京某電器賣場負責人張女士表示:“自家電以舊換新活動開始以來,我們賣場的顧客到店量每天都在穩步上漲。節假日期間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產品的銷量較以舊換新活動前實現了翻番增長。”

          回收環節,作為如何確保舊家電的安全、環保處理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市積極探索建立家電回收處理體系,通過與家電賣場、回收企業等合作,設立專門的回收站點和處理中心,對舊家電進行集中回收和處理,解決了舊家電的安全、環保處理問題,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回收服務。

          有關專家建議,可以設立專門的回收站點和處理中心,對舊家電進行分類、拆解和再利用;同時,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和評估,確保回收處理過程的合規性和環保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