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資品牌需以“二次創業”的決心和魄力謀破局
- 2024年07月24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面對銷量的大幅滑坡與市場份額的顯著萎縮,合資品牌站在了十字路口,未來發展路徑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其能否在中國市場實現自我革新。行業內外也密切關注著合資品牌能否打出像樣的反擊。
當前,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之間的競爭格局日益復雜,銷量分化、“價格戰”頻發。
面對銷量的大幅滑坡與市場份額的顯著萎縮,合資品牌站在了十字路口,未來發展路徑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其能否在中國市場實現自我革新。行業內外也密切關注著合資品牌能否打出像樣的反擊。
目前合資品牌“防守反擊”的形式大體有三類。一是終端“以價換量”正面對抗。多款昔日熱銷車型以降價吸流獲客,雖能在短期內刺激銷量,卻加劇了利潤空間的壓縮與品牌價值的稀釋。
二是以降本增效做積極性防御。比如,上汽大眾、神龍汽車等選擇與線上電商合作,探索新零售模式;一汽-大眾升級全新一代邁騰軟硬件配置,補上拳頭產品智能化短板;東風日產決定關閉常州工廠,以產能優化應對供需新變化;一汽豐田則通過裁員及總部遷移等舉措,力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三是借鑒自主品牌成功經驗,進行深度綁定。例如大眾與小鵬、奧迪與上汽的牽手合作。前者讓大眾ID.系列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聲量漸隆,后者有望讓奧迪派生出適用于國內市場的豪華純電專屬架構。
筆者認為,無論是憑借既有優勢參與競爭,還是借鑒自主品牌的成功經驗,抑或探索與自主品牌的合作新模式,合資品牌都應立足自身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理念的戰略規劃。
首先,合資品牌應摒棄過往依賴燃油車市場的慣性思維,以“二次創業”的決心和魄力,正視轉型緩慢、市場決策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深入洞察中國市場的新需求,加大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從根本上調整產品策略、提升品牌競爭力,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
其次,中國汽車市場向新能源、多品類、高質量方向轉型的趨勢已定,面對產業與市場的雙重變革,合資品牌亟須重構價值體系、重建發展戰略、重新定位產品。調整不適應當前市場的價值理念,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應對市場挑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