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揭秘禮品卡新騙局
          • 2023年10月13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方彬楠 程靚

          提要:根據禮品卡上的游戲規則,撕開禮品卡背后的貼紙,如果任意一個“我的號碼”與任意一個“中獎號碼”相同,即可獲得該號碼下方的獎勵,如果號碼不同,則下方對應獎勵無效。

          蟹卡詐騙余波未消,騙子又“盯”上了董明珠。10月10日,市民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報料稱,他收到了一份陌生寄件人寄送的快遞,里面包含一包廚房濕巾和一份印有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照片的中秋禮品卡,“邀請”王先生“值此中秋國慶佳節暨格力公司成立三十二周年來臨之際”參加“一起撕豪禮”的刮獎活動,“最高可獲得10000元現金獎勵”。湊巧的是,就在王先生收到禮品卡的前一日,他的朋友羅先生也收到了相同的禮品卡。

          經北京商報記者向北京格力相關負責人求證,該禮品卡上標注的均為虛假信息,格力方面并未舉辦或聯合商家做過此類活動。王先生和朋友為什么會收到禮品卡?這又是怎樣的新型騙局?又有哪些措施和手段來進行有效防范和實現精準打擊?

          “豪禮”精準到家

          北京商報記者在王先生提供的禮品卡封面上看到,卡片印有“‘月滿中秋禮相逢’敬邀格力的商家一起撕豪禮”,同時標注著今年9月至明年1月的活動時間和游戲規則,禮品卡上還標注有“共發出10萬份郵件”的字樣。

          根據禮品卡上的游戲規則,撕開禮品卡背后的貼紙,如果任意一個“我的號碼”與任意一個“中獎號碼”相同,即可獲得該號碼下方的獎勵,如果號碼不同,則下方對應獎勵無效。

          但從禮品卡的提示來看,都是“揭開有禮,百分百中獎”,其禮品包括20元、888元和10000元的紅包獎金,同城騎手30分鐘送達的百元生活禮品,以及格力洗衣機、空調、電風扇和冰箱。

          “沒想到,現在騙子都這么精準,直接把快遞寄到我家里了。”王先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收件人、電話及家庭住址都是真實的。湊巧的是,就在前一晚,他的朋友羅先生剛剛向他講述了收到“格力禮品卡”的事情。

          據了解,王先生此次收到的快遞與羅先生收到的快遞一模一樣,包裹的物品信息都標注為“廚房濕巾”,實際禮品卡的中獎號碼也是一樣的。

          羅先生認為,這個禮品卡應該只有部分人才能收到,算是精準投遞。畢竟之前確實有和王先生一起參加過格力舉辦的活動,而且此次掃碼進群的第一步,就是核實是否是本人手機號。

          根據快遞信息,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該快遞寄件人,截至發稿,對方依然是無法應答的狀態。

          真金白銀設陷阱

          為一探究竟,羅先生參與了這項“撕豪禮”的活動。“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抱著半信半疑和好奇的心態就掃碼進去了。過程中會跳轉幾次流程。剛開始掃碼,跳出來的界面是美團客服,先核對手機號,然后拉群。在一個二十多人的微信群里,開始做任務,包括簽到和關注淘寶店鋪,然后返第一份禮品20元獎金。”羅先生說。

          “幾次之后,會解散該群,要求群成員下載一個App,再返第二份禮品,就是充100元話費。”羅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個App名為‘匯春科技’,是一個聊天平臺,也像微信群一樣發消息,但是看不到群聊人數。而且下載這個App后還要注冊個人信息,涉及電話號碼等,進行完這一步,再完成新群里的任務才能拿到第二份100元話費獎勵。”

          羅先生還介紹說,群里除了發放指定紅包外,還會有一些幾元錢的小紅包,都是簽到或者關注店鋪后返截圖才有的,為了確保收紅包的人都在線。

          “只能說現在的騙子都‘舍得出血’了。先給甜頭,再一步步讓人上套。”王先生很無奈。

          對此,格力電器也發布了公開聲明表示這屬于新型詐騙:“公司從來沒有舉辦過這樣的寄送禮品卡抽獎活動,現已向相關部門進行反饋,請大家收到類似賀卡時提高警惕、切莫相信,及時向警方反饋。”

          花樣層出不窮

          “收快遞、掃碼兌換、做任務、不停訂閱關注加刷單……”這一系列手法和當下正在擴散的蟹卡詐騙很像。

          10月7日,演員孫藝洲在微博發文稱,他收到一張大閘蟹的禮品卡快遞,但最后發現是進群刷單。當天,這一話題還沖上了熱搜第一,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曾有過同款被騙的遭遇。

          對此,上海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上發文明確這是新型騙局,不法分子大范圍投遞大閘蟹兌換卡、濕巾、手機支架等,以領獎為由,引導受害人掃碼進群后實施刷單詐騙。

          警方也提示,在收到不明快遞時一定要牢記,登錄官方網站查看物流信息和快遞員信息,電話聯系快遞員,對于來路不明的快遞,要堅持驗證快遞員身份和包裹內物品。切勿掃描不明包裹內的二維碼卡片,也不要點開陌生鏈接填寫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要保持冷靜并通過官方途徑進行核實。

          此外,近幾年,假冒公檢法機關電話詐騙、虛假投資理財平臺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層出不窮。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詐騙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詐騙分子很好地利用了人們的貪婪心理和僥幸心理。

          “他們通過制造誘惑,讓人們產生貪念,從而上當受騙。此外,詐騙分子還利用了人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新穎的手段吸引人們參與,最終達到詐騙的目的。”付建說。

          新型詐騙怎么防

          “我在退群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北京市反詐中心給我打的電話。當時就問我有沒有登錄過什么網站,然后建議我提高警惕。應該是監測系統有反應了,但所幸我并沒有損失。”羅先生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意識到或者出現上述疑似詐騙的情況,首先應向所在地公安部門報警,核實相關寄件人的信息。“在確定寄件人信息后,我們將對相關公司進行追蹤。”同時,工作人員也介紹說,反詐中心來電則是對舉報疑似詐騙的來電號碼進行復核,以及幫助用戶攔截等。

          詐騙不僅屢禁不止,變著花樣出現,還越來越精準了,令不少消費者擔憂的也是這一點。王先生說,他周圍有一些朋友,曾在收到刷單禮品后被要求“返圖”,“一來二去的,很難說更細節的隱私信息不會被記錄下來”。

          付建認為,在上述詐騙中,姓名、電話及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的泄露確實存在很大隱患。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可能被用于進行詐騙、身份盜竊等犯罪活動。此外,隱私信息泄露還可能導致個人信用受損、個人形象受損等問題。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個人信息泄露是精準詐騙的根源。“個人應保管好自身信息,不要隨意向陌生人透露或授權;在使用社交平臺時,要注意設置隱私權限;謹慎訪問未知網址,謹慎安裝不明來源App,謹慎打開可疑文件,保持手機系統和軟件更新。”

          近年來,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規來打擊詐騙犯罪。例如,2018年頒布的《網絡安全法》明確了網絡詐騙的違法行為和處罰措施;2019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對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2020年頒布的《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加強了對個人信息泄露的監管等。

          不過,付建也指出,要遏制詐騙并不容易,一是詐騙手段不斷變化,難以及時應對;二是詐騙分子常常跨地區、跨國界作案,追捕難度大;三是一些詐騙分子利用技術手段隱藏身份,難以追蹤。

          對有關部門來說,防詐騙工作的重點在于兩頭抓。“一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執法力度,加大對詐騙分子的打擊力度,并且加強國際合作,加強跨境追捕和打擊。”付建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