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成滬市現金分紅主力軍 高分紅央企估值加速回歸
          • 2023年06月26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平煤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市場風格開始重新聚焦盈利確定性和估值性價比,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概念也比較深入人心,隨著市場上價值投資邏輯持續強化,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繼續保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為投資者創造良好回報,夯實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基礎。

          近年來,滬市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現金分紅力度,為投資者和社會創造價值。

          2022年,滬市公司合計現金分紅1.72萬億元,同比增加超12%。有1528家公司進行派現,其中七成以上的分紅比例超過30%。分紅金額上,164家公司派現10億元以上,26家派現100億元以上。

          滬市公司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成為分紅的主力軍。同時,具有高分紅特性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資產質量不斷提升、基本面持續改善,估值加速回歸,為投資者創造良好回報,逐漸成為中長期投資的優選。

          央企成為分紅主力軍

          19家派現均超百億元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成為現金分紅的主力軍。派現公司中,有215家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合計派現1.05萬億元,占比61.05%,分紅比例的中位數達31.25%。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移動現金分紅總額分別為1082億元、973億元和821億元;5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紅金額超10億元,1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紅金額在100億元以上。

          股息率方面,以6月21日收盤價計算,288家公司的股息率達到3%以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41家;117家公司的股息率超過5%,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21家。中遠海控、中國神華、中國海油、工商銀行等央企的股息率超過6%。

          從持續性上看,107家公司連續3年派現金額達到10億元以上,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40家。分紅比例方面,764家公司已經連續3年的分紅比例超30%,117家公司連續3年的分紅比例超50%。股息率方面,113家公司連續3年的股息率超過3%,35家公司連續3年的股息率超過5%。股息率較高的行業有銀行業、煤炭、采掘和交通運輸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滬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總額已經明顯高于市場的股權融資和主要股東減持金額的合計。具體情況看,327家公司上市以來的分紅金額已經高于其通過IPO和再融資從市場融得的金額,其中有65家央企。其中,四大行、“三桶油”、中國神華、中國移動、寶鋼股份等15家公司的累計分紅金額高出融資額超過500億元。

          注重投資者回報

          央企估值加速回歸

          今年以來,不少滬市上市公司尤其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漲幅明顯。高分紅的央企估值加速回歸,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

          從滬市公司來看,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自上市以來股價漲幅較大。有587家公司自上市以來的年均股價漲幅超20%,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有46家。另外,寶信軟件、電科數字、揚農化工、中國巨石等24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股價較發行價的漲幅超過30倍。

          A股市場中,高分紅的央企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以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指數為例,該指數旨在反映注重股東回報的央企的整體表現,重點關注于高分紅特征。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中證國新央企股東回報指數年初以來的年化收益率達10.01%。

          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表示,央企與國企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在A股整體市場具有穩健特點,彰顯韌性。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央企股東回報指數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及長期配置價值。

          興業證券研報顯示,央企具備高分紅的特性,未來也將在政策指引下持續提升自身基本面和分紅水平。由此可見,紅利策略高度適配央企投資,且在市場仍具不確定性的當下,高分紅央企具備短期和中長期配置價值。

          平煤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市場風格開始重新聚焦盈利確定性和估值性價比,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概念也比較深入人心,隨著市場上價值投資邏輯持續強化,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繼續保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為投資者創造良好回報,夯實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基礎。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