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多家云服務廠商大降價 價格戰折射云巨頭焦慮
          • 2023年05月18日來源:北京日報

          提要:“AI大模型能為云計算廠商提供一條通過技術締造壁壘,提高產業附加值的路徑。”盤和林認為,以AI大模型為基礎給用戶提供開發生成式AI應用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云服務商的發展方向之一,也將構成云計算廠商新的差異化優勢。

          多家云服務廠商大降價 有企業直接打1折

          價格戰折射云巨頭焦慮

          云服務市場正在經歷新變局。繼4月底“阿里云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后,幾家云服務巨頭日前宣布核心產品降價。騰訊云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移動云全線產品最高直降60%,天翼云則在首頁刊登頭圖廣告稱有產品低至1折。

          不到一個月,三家主流云服務商積極跟進,不但降價幅度大,而且涉及范圍廣。“價格戰主要目的在于‘以價換量’,擴大用戶基數和規模。”業內人士分析稱,但價格戰往往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背后體現著云巨頭深深的焦慮,市場求新求變迫在眉睫。

          四家云服務商產品大降價

          5月16日傍晚,騰訊云宣布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政策將在6月1日正式生效。

          數據庫方面,部分騰訊云數據庫資源包對比同規格包年、包月產品降幅達25%。在云安全方面,騰訊云主機安全基礎版將對全網中小企業免費開放。

          騰訊云發布公告后不到50分鐘,移動云也快速跟進,宣稱移動云通用入門型云主機、通用網絡優化型云主機均降價60%,云安全中心、云硬盤備份降價50%。同日晚間,記者在天翼云官網首頁看到“核心產品讓利90%低至1折”的頭圖廣告,稱新型S7云主機2.5折起,數據庫1.5折起。

          云服務行業此輪價格戰早有預兆。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其中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價50%。5月16日,阿里云宣布免費試用產品增加至80多款,新增了云原生、AI、安全等多個品類。

          “各家云廠商價格‘卷’起來了。”胡先生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運維工程師,目前正考慮將公司的網絡入口放在公有云上。按阿里云此前報價,公司一個月花費約2萬元,降價15%后能省3000元。“現在各家都在打折,我們還想觀望一下,說不定報價能更便宜,省出一臺云主機的錢。”

          “以價換量”爭奪市場份額

          各大云服務商為何突然大幅降價?阿里云表示,希望借此進一步擴大公共云的用戶基數和規模,提升云計算的市場滲透率。騰訊云總裁邱躍鵬則表示,希望借此更加聚焦產品,通過調整核心產品價格,向用戶釋放技術紅利。

          “云服務商紛紛降價,根本目的還是在于‘以價換量’,擴大用戶基數和規模。”業內人士分析稱,互聯網大廠主動降價讓利,對很多企業,尤其是資金吃緊的中小企業很有吸引力。

          深圳某科技公司運維總監周申振告訴記者,此輪云服務商爭相降價,瞄準的主要目標其實是首次簽約的企業,對成熟用戶吸引力并不大。“免費試用期也好,核心云產品降價也好,主要針對的都是首次簽約的企業。”周申振告訴記者,公司團隊從2015年開始就使用阿里云,“我前幾天才續約了阿里云負載均衡(SLB)產品,價格一分沒降。”

          “得先把魚苗吸引進魚塘養起來。”周申振表示,云服務的特點就是和服務商強綁定,難遷移。一旦想好選擇哪家,中途幾乎不可能更換遷移,時間成本和重構成本都太高。“后期續費再貴都得認。”

          AI大模型或成解題新思路

          國內云服務市場增長并不樂觀。根據IDC最新數據,中國公有云市場兩大業務在2022年下半年同比增長19%,跟2021年同期42.9%的增長率相比,出現了顯著下滑。

          市場增長變慢,云服務廠商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云服務商低價競爭的背后是云計算技術門檻不高,但有規模門檻,必須努力提升基礎設施的復用率。”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沒有技術壁壘的云服務商,價格戰“內卷”的焦慮和壓力將是持續的。

          國外云服務商或許能提供一條解題新思路。2023財年第三財季,微軟智能云部門營收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6%,遠超市場預期。谷歌云業務也首次實現盈利,息稅前利潤1.91億美元。微軟云、谷歌云勢頭向好的底氣,均與AI大模型密切相關。

          記者注意到,各大云服務商也開始盯上AI大模型風口。近段時間,阿里云宣布要全面走向“模型即服務”,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機器人“通義千問”共同推動大模型在不同行業的應用。騰訊云則聲稱要基于太極Angel的大模型能力,支持客戶結合自己的產業場景數據進行精調訓練。

          “AI大模型能為云計算廠商提供一條通過技術締造壁壘,提高產業附加值的路徑。”盤和林認為,以AI大模型為基礎給用戶提供開發生成式AI應用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云服務商的發展方向之一,也將構成云計算廠商新的差異化優勢。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