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4月物價漲幅創近兩年新低 提內需促消費空間較大
          • 2023年05月12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王青分析,3月末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速達到18.0%,繼續停留在近十年以來的高點附近,表明居民儲蓄傾向依然偏強,消費意愿較低。這也與一季度央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相印證:一季度傾向“更多儲蓄”的儲戶占比為58.0%,較上一季度下降3.8個百分點,但仍是歷史次高水平。

          中國網財經5月12日訊(記者 暢帥帥)“最近感覺菜價普遍便宜了一些,但是肉價有所上漲。”北京市民王先生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

          物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統計局11日公布的消息顯示,2023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1%,豬肉價格上漲4.0%,鮮菜價格下降13.5%。

          資料圖(中國網財經暢帥帥 攝)

          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較多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中國網財經,4月CPI同比上漲0.1%,較3月回落0.6個百分點,創2021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弱于市場預期。環比下降0.1%,降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基本符合季節規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從環比看,鮮菜和鮮果大量上市,價格分別下降6.1%和0.7%;生豬產能充足,疊加消費淡季影響,豬肉價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糧食和食用油價格基本平穩。

          此外, 非食品中,小長假期間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賃費、飛機票、賓館住宿和旅游價格均有上漲,漲幅在4.6%—8.1%之間;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均下降1.7%;商家降價促銷,燃油小汽車、新能源小汽車和家用器具價格分別下降1.0%、0.9%和0.6%。

          “4月核心CPI表現偏弱。”溫彬分析,核心CPI的拖累因素較多。一是耐用消費品價格走弱。4月家庭器具環比下降0.6%,今年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降;通信工具環比下降0.4%,降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商家繼續降價促銷,交通工具環比-0.9%,但降幅較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三項耐用品價格漲幅均弱于歷史同期平均水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4月CPI同比漲幅低位下行,主要原因是當月菜價下跌較快,再加上國際原油價格下行帶動國內汽柴油價格走低,以及汽車“價格戰”影響較大;當前消費修復對價格的推升作用主要體現在旅游價格快速上漲方面;4月CPI低通脹狀態愈發明顯,背后是在市場供給充分的同時,消費修復力度整體較為溫和,當前具備加大促消費政策力度的條件。

          未來物價如何走?會面臨通縮嗎?

          1-4月以來,CPI同比漲幅逐月收窄,持續低于市場預期。那么,未來物價如何走?

          王青表示,展望未來,綜合考慮5月以來高頻物價數據走勢,以上年同期價格基數變化情況,我們判斷5月CPI同比還將處于0.5%以下的低通脹狀態,但在經濟回升過程中,CPI陷入通縮的風險不大,下半年CPI同比中樞有抬高趨勢。

          溫彬認為,展望下一階段,由于食品價格大體穩定、輸入型通脹壓力繼續減弱、核心CPI回升偏慢,再加上下半年翹尾因素低于上半年,今年后半段CPI仍將保持在低位水平,預計上半年CPI同比上漲0.8%,全年約為1.3%左右。

          中國經濟是否會面臨通縮?

          “通縮是個偽命題。”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CPI結構分化明顯,但與線下消費相關的內需已有所修復、價格上亦有體現,受國際定價的原油等原材料價格拖累明顯。物價的結構性分化在復蘇早期較為常見,無需過度擔憂。

          在溫彬看來,當前物價雖未進入典型的通縮區間,但確實面臨著“類通縮”壓力,主要原因在于經濟度過疫情修復階段之后面臨著“內生動力不強,需求仍然不足”狀況。如果要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就需適時適度加大政策寬松力度。

          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仍處于經濟恢復初期,居民消費信心也有待進一步改善。

          “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楊暢在分析4月物價時指出。

          植信投資宏觀經濟研究院丁宇佳認為,目前需求不足的問題客觀存在,當前PPI環比表現較弱是經濟復蘇早期的階段性現象。本輪經濟復蘇存在一個特點,供給端的恢復快于需求端的恢復,尤其是與投資相關的商品供給修復較快,而投資需求修復不及預期,從而導致短期物價整體表現偏弱。

          王青分析,3月末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速達到18.0%,繼續停留在近十年以來的高點附近,表明居民儲蓄傾向依然偏強,消費意愿較低。這也與一季度央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相印證:一季度傾向“更多儲蓄”的儲戶占比為58.0%,較上一季度下降3.8個百分點,但仍是歷史次高水平。

          “下一步政策面在促消費方面的空間較大,迫切性也較強。”王青表示,各地在持續改善消費條件、拓展消費場景的同時,還可針對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大宗消費領域,出臺階段性定向支持措施,同時還可根據本地消費特色,發放一定規模的消費券和消費補貼。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三年疫情帶來的居民收入缺口,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推動消費優化升級。

          此外,王青也建議,政策面接下來要著力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這既能直接推動涉房消費,也會有助于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焦兮兮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