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區清企業 醬酒擠泡沫
- 2023年04月06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進一步表示,醬酒的發展是消費者市場選擇的結果,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品質、加大監管,為市場建立規范的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未來,小微白酒品牌可能進行捆綁集合。
醬酒在經歷了快速升溫期后,逐漸呈現出“叫座不叫好”的趨勢,4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糖酒會上,與醬酒相關的論壇多達10余場,遠超其他香型。另一面,是作為醬酒核心產區的仁懷市,連續3年重拳整治轄區內醬酒企業。產業發展不均衡、品牌建設不充分、低小散弱普遍等問題成為擺在醬酒企業與產區面前的共同考題。
清退100余家企業
據悉,作為醬酒核心產區,仁懷市2022年完成醬香白酒工業總產值超過897億元,同比增長50%。在醬酒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仁懷市近年來也出臺多項政策,整頓產區內醬酒企業。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仁懷市政府舉辦的全市白酒生產企業(作坊)環保工作培訓大會了解到,2023年,仁懷市將新增清理退出白酒企業(作坊)100家以上,確保白酒生產企業總數控制在1000家以內。同時,仁懷市將針對已四改驗收的白酒生產企業(作坊)開展環保巡查監管,發現問題的會被要求限期整改。
事實上,仁懷市此次出臺清理退出政策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仁懷市就出臺相關整治方案。從方案內容來看,自2021年起,仁懷市將在3年時間內綜合治理“小散弱”白酒生產企業600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白酒生產企業總數明顯下降。
除此之外,據遵義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2023年遵義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遵義市系統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整治,扎實開展“三個一批”推動中小酒企轉型升級,關停“小作坊”622家、兼并重組白酒企業117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白酒生產企業關停的同時,也有部分企業迎來新機遇。今年3月,貴州向海內外推出600個產業招商項目。習水縣二郎鎮水田片區醬香型白酒項目、湄潭縣年產萬噸醬酒及銷售一體化項目、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項目(一期)。其中,金東珍酒莊園項目是《仁懷市白酒產業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首個正式落地開建的重點項目。肆拾玖坊此前與仁懷市人民政府完成兼并重組項目協議簽約。
對此,肆拾玖坊企業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肆拾玖坊將在仁懷市重點整治區域蘭家灣地區建設酒廠。
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仁懷市政府通過加大環保檢查力度和市場清理力度,打擊假冒偽劣、非法排污企業,讓一批不合規的“小作坊”白酒企業退出市場這一做法,是在保護仁懷醬酒產區的品牌力。
魚龍混雜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仁懷市有白酒企業1643家,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06家。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仁懷市雖然擁有千家白酒生產企業,但此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酒企占比不足兩成。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做大品牌尋求發展和降低品質謀求利潤兩者之間,諸多新涌入醬酒市場的小微酒企選擇降低品質謀求利益,并冠以“新工藝”“原漿老酒”等詞匯進行營銷。這種做法在把自己產品口碑做壞的同時,也損害了市場發展。
事實上,醬酒市場快速發展讓不少投機分子紛紛入局,仁懷市除了大量酒企不合規外,貼牌酒、蹭茅臺鎮酒企熱度等亂象叢生。北京商報記者在天貓平臺以“茅臺鎮”為關鍵詞搜索注意到,不少商家在產品宣傳頁寫有“飛天原漿”“貴州醬香酒”“飛天茅臺散裝酒”等字樣,售價在108-300元不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指出,隨著酒企品牌不斷深耕,貼牌酒只顧利潤不顧品質、低質高價的問題愈發明顯。仁懷市作為醬酒核心產區,近年來持續整頓治理,砍掉部分“小散弱”等白酒生產企業后,對于整個醬酒產業結構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
產區變局
仁懷市委、市政府明確規劃表示,從2021年起的未來3年內,將全市白酒企業重點區域劃分為14個戰區,開始實施整治。到2025年,實現仁懷白酒生產企業總數明顯下降,規模以上企業大幅增加。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一系列整治組合拳,將會抬高資本進入醬酒核心產區門檻,有利于優質資本扶持當地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對于一些盲目入局、炒作賺噱頭的企業起到抑制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仁懷市今年涉及兼并的白酒企業有兩類,一類是白酒生產規劃區內,窖池數8-23口且未實施填埋的白酒生產企業(作坊)。另一類則是白酒生產規劃區外(除禁止發展區),窖池數8-23口且未實施填埋的白酒生產企業(作坊)中,持有有效期內生產許可證或者小作坊備案登記證的,可通過兼并重組方式整合到白酒生產規劃區內的園區生產。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看出,仁懷市持續治理“小散弱”并非一刀切,而是在支持優勢白酒企業發展品牌化、規模化的同時,對“小散弱”企業進行兼并重組。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進一步表示,醬酒的發展是消費者市場選擇的結果,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提高品質、加大監管,為市場建立規范的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未來,小微白酒品牌可能進行捆綁集合。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