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你方唱罷我登場 被遺忘的傳媒基金熱起來了
          • 2023年02月16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記者注意到,伴隨著公募基金經理去年底逐步加倉傳媒行業,使得該行業在多年后再次進入公募十大重倉行業,相關主題基金的凈值表現也在2023年開年以來一掃過往陰霾。

          來源:證券時報網

          時隔多年,傳媒主題基金終于躋身開年后的業績排行前列。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伴隨著公募基金經理去年底逐步加倉傳媒行業,使得該行業在多年后再次進入公募十大重倉行業,相關主題基金的凈值表現也在2023年開年以來一掃過往陰霾。多位基金經理指出,盡管傳媒行業許多公司的成長性變差,但估值較具吸引力,從行業性價比的角度看,未來一段時間投資機會或高于估值高的熱門行業。

          傳媒主題基金由冷變熱

          開年初的市場表現往往預示著市場風向標,行業主題基金在每年一季度的強弱走勢,也往往代表著年度熱點的風向走勢。數據顯示,在被市場遺忘多年后,傳媒主題基金終于在今年開年初的業績排行上擠進前列。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有多只傳媒主題基金進入年內業績50強,甚至在前五強中也有傳媒主題基金的身影。華夏中證動漫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接近20%,位列全市場業績第五。此外,中郵健康文娛基金、國泰中證動漫基金、富國中證體育基金等年內收益率也都在17%至20%間。

          為何突然表現強勢?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公募基金經理去年四季度的一系列加倉,使得傳媒行業在時隔多年后“新進”基金重倉行列。

          根據2022年基金四季報的統計數據,截至四季度末,盡管電力設備和食品飲料仍為公募前兩大重倉行業,但持有規模占比較去年三季度末分別下降1.65%和0.60%。相比之下,醫藥、計算機行業的持有規模占比分別增加1.98%和1.12%;更為重要的一個信號則是:冷門的傳媒新進入基金前十大重倉行業,持有規模占比達到2.83%,較去年三季度末增加1.33%。

          明星公募已提前布局

          對傳媒股出手,似乎是公募基金的一次主流操作,不少明星基金經理都在去年四季度開始關注這個“涼”了很久的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大佬鄔傳雁管理的泓德卓遠混合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將光線傳媒納入第五大重倉股,占該基金倉位比例超過5%。中歐基金策略組投資總監王健管理的中歐養老產業基金,也同樣在去年四季度加倉傳媒股,將三七互娛納為第三大重倉股,倉位占比高達9%。

          事實上,早在去年四季度,一眾熱衷于半導體、新能源的基金經理,突然出現在傳媒股的調研名單上,也是一個較為突出的現象。記者注意到,去年四季度有包括博時基金付偉、南方基金王博、安信基金林樂天、華安基金胡宜賓等明星基金經理調研傳媒股,這也表明了他們在去年四季度已開始為2023年的A股風向變化進行了提前布局。

          投資性價比有吸引力

          關于傳媒行業在今年的投資機會,創金合信基金經理鄭劍認為,從估值端來看,此前一段時間,國際投資者對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風險偏好下降,傳媒互聯網企業估值收縮明顯。所以,在業績下行和估值壓縮的過程中,股價跟隨業績增速一起下跌到2022年年中。從2023年當前市場看,無論是業績層面,還是估值層面,都能夠看到傳媒互聯網公司在好轉,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美國加息節奏等比較充分地反映在當前的估值中,2023年傳媒互聯網公司經營活動有望回到常態。

          上述基金經理強調,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一些比較成熟的行業,比如游戲、電商、社交等,盡管公司的成長性會差一些,但優勢在于估值較低,現金流較好,這幾年受一系列對行業發展不利的因素影響之后,估值低、ROE處于改善過程中的公司有不錯的投資價值。

          “我們認為傳媒行業的一些優質龍頭股已經跌無可跌,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已經進入布局時機。”南方基金一位基金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隨著疫情因素逐步淡去,A股市場各大行業的性價比可能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一些景氣度很高的行業雖然長期投資依然可觀,但短期估值可能需要消化,而原先估值便宜、市場關注度不高的傳媒股龍頭品種則從2023年的角度看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