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2022經濟印象:擴內需 謀創新 促開放
          • 2022年12月1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多地加速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用好財政金融工具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推出若干舉措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一系列政策舉措瞄準堵點卡點,立足擴大內需,在暢通經濟循環中激發活力。

          編者按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本報今起推出“年終報道”,盤點2022年經濟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展望2023年發展新格局和資本市場新機遇。

          二季度前期經濟明顯下滑、后期扭轉下滑態勢,三季度總體恢復向好,四季度抓住窗口期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

          回望來路,2022年,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止跌回穩,展現出強大韌性。展望前途,中國經濟韌性將進一步凸顯,潛力和活力持續釋放,新動力不斷壯大,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構筑有力支撐,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激發活力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在廣西欽州市欽北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青年樞紐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平陸運河馬道樞紐、青年樞紐、企石樞紐等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已陸續開工,預計明年2月底前具備全線開工條件。”平陸運河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多地加速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用好財政金融工具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推出若干舉措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一系列政策舉措瞄準堵點卡點,立足擴大內需,在暢通經濟循環中激發活力。

          前11月,網上零售占比持續提升,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增速明顯快于線下商品銷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1%,自9月份起占比連續提升。此外,受“雙11”網購促銷帶動,網絡購物帶動快遞等行業較快增長,11月1日-11日快遞包裹處理量超42億件,日均處理量超3.8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3倍。

          “隨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水平不斷提高,拉動消費快速回升是推動明年內需回暖和經濟穩步恢復的關鍵。”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奐劼說。

          加力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信號已經釋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說,隨著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居民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市場銷售有望穩步恢復。

          伴隨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明年經濟有望整體好轉。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明年國內經濟增速將出現較大幅度反彈,其中居民消費修復將成為主動力,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明顯增強。

          增強動力 新勢能持續壯大

          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圍繞6G通信技術和“衛星互聯網通信”技術進行重點攻關。不久前,實驗室創下了6G傳輸速率的全球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說:“我們的目標是把這些技術成果形成廣大應用,賦能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向新而行,創新引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前11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等綠色智能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0.5%、44.1%、22.2%。

          “新能源、新動能產品生產高速增長,彰顯工業經濟韌性。”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湯魏巍表示,工業結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

          創新驅動下,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步伐正在加快。博覽財經首席經濟師李宏圖認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明年產業政策的重點內容。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對我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

          “預計明年產業政策會進一步聚焦關鍵領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吳垠說,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可以發揮合力,有利于突圍核心技術、增強產業競爭力。

          看好潛力 吸引外資成效明顯

          外資動向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

          巴斯夫廣東湛江一體化基地開工建設、空中客車中國研發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歐萊雅首次在華成立投資公司,阿斯利康在青島成立以罕見病為主題的創新中心……今年以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我國吸收外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吸收外資額破萬億元,前10個月引資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外資堅定選擇中國,透露出其對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的看好。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說,隨著人口等要素稟賦變化,未來中國潛在增長率將逐步收斂至穩態水平,但仍高于大部分國家。

          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持續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也是重要因素。《世界開放報告2022》顯示,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進展,開放指數從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從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可以預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將加力。“明年我國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政策將更多聚焦兩方面,一是推動高水平開放,二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