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獲外資看好 消費、制造業、基建將是三大帶動因素
          • 2022年12月14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謝若琳

          提要:花旗前瞻報告表示,2022年,通脹高企下海外主要央行紛紛加息、國際地緣沖突沖擊能源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擾動持續,多重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基本面較為薄弱的歐元區和英國或在今年年底陷入衰退,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在2023年年中到來。而中國經濟的復蘇反彈則有望成為2023年全球市場中的“一抹亮色”。在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加快至5.6%。

          時至歲末,多家外資機構對2023年中國經濟及A股市場進行展望。“中國經濟增長達到5%以上,消費、先進制造業將成為增長亮點”已是大部分機構的共識。

          花旗前瞻報告表示,2022年,通脹高企下海外主要央行紛紛加息、國際地緣沖突沖擊能源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擾動持續,多重壓力下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基本面較為薄弱的歐元區和英國或在今年年底陷入衰退,美國經濟衰退可能在2023年年中到來。而中國經濟的復蘇反彈則有望成為2023年全球市場中的“一抹亮色”。在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加快至5.6%。

          “大部分發達國家正面對通脹、能源危機和經濟衰退等多重挑戰。我們認為短期內中國將處于更有利的位置,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相對健康。”富達國際基金經理Hyomi Jie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尋求分散地區風險的國際投資者來說,中國的一系列穩經濟政策讓中國市場更具有吸引力。

          “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會上升到5%左右。”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到2023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出現非常大的反彈,消費、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將是三大帶動因素。

          還有更多外資機構積極看好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比如,在畢馬威中國近期發布的《2023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以下簡稱“《展望》”)中,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預計2023年中國仍將維持較為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GDP在2023年有望實現5.2%的增長;摩根士丹利近日發布的《2023全球宏觀經濟展望》認為,2023年全球GDP增長率將不超過2.2%,美國經濟或勉強躲過衰退,歐洲經濟將收縮,而亞洲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其中中國GDP增長將達到5%。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外資機構認為,消費以及先進制造業將成為明年我國經濟增長的亮點。

          Hyomi Jie分析稱,消費市場方面,本地品牌、高端制造業和消費性服務業將受益于中國加速的供應鏈本土化進程。“高端化”的趨勢已經展現出韌性,并將繼續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

          畢馬威中國也在其《展望》中分析稱,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居民信心提振、儲蓄助力消費復蘇,預計明年中國消費,尤其是服務類、接觸類、體驗類消費將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高技術制造業、新能源將引領投資增長。預計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對產業優化升級、“專精特新”等高技術制造業的支持力度。產業政策將繼續釋放效能,加快國內新舊動能轉換,疊加信貸支持政策發力,將利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的快速發展。

          此外,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廖婉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國企改革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科技行業和工業有望成為贏家。

          積極看好中國經濟的外資機構也正在用“真金白銀”對A股投下“信任票”,并表達對2023年走勢的信心。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流向中國股市的資金為85億美元,創2022年以來外資在中國股市的最大月度增幅。同時,時隔近兩年后,摩根士丹利于12月4日將中國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為“增持”。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等也在近期紛紛發出對中國股票的看漲聲音。

          花旗前瞻報告認為,當前股市復蘇處于早期階段,估值仍處于低位,企業盈利有望上修,預計2023年表現更加優異。順應中國結構性調整方向的板塊,如內需、科技政策支持的板塊值得關注。

          胡一帆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逐步減弱,經濟復蘇將帶來更多的消費,中長期看好一系列受益的行業,包括高科技板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