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銀發就業或成新常態 權益保障仍是課題
          • 2022年08月30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陶鳳 郝彥

          提要:專家分析稱,銀發就業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老年人再就業雖然本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但這是在理念上將老年人視為資源而非負擔,是推進“積極老齡化”方案的體現。但是,老年人就業的勞動權益保障仍需跟上,目前還存在法律風險,如何讓銀發就業發揮真正價值也需要進一步探討。

          8月29日,#如何看待老年人退休再就業##退休后竟然還能再就業#這一話題登上微博話題榜。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就業成為社會各界關切的話題,開發“老年紅利”的呼聲也逐漸興起。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各地方已經開始有所動作,推動和服務于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專家分析稱,銀發就業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老年人再就業雖然本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齡化問題,但這是在理念上將老年人視為資源而非負擔,是推進“積極老齡化”方案的體現。但是,老年人就業的勞動權益保障仍需跟上,目前還存在法律風險,如何讓銀發就業發揮真正價值也需要進一步探討。

          銀發就業場景頻現

          快餐店內,一位銀發店員正忙著為顧客點餐,“退休了,還是閑不住,我想繼續找點活干”。目前,伴隨人口老齡化加速,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

          餐飲服務行業也成為銀發工作者適宜和需求的主要對接缺口。據中國老年人才網顯示,北京麥當勞正在招收退休人員做服務員,要求女50歲、男60歲以上,實行彈性工作制,每月工資在1800元/3500元。

          步入老齡化時代,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展現出巨大勞動力供給潛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逾2.67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8.9%,其中60歲到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數以上,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仍有工作意愿和能力。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探索適合老年人的靈活就業模式,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

          值得關注的是,在針對老齡群體就業服務上也有進一步跟進,8月24日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這標志著我國老年人才信息服務平臺啟動建設。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中國老年人才網看到,目前在線招聘信息包括咨詢引導員、中醫醫師、在線教師、護士、養老客服等,工資水平集中在2000-30000元不等。此外,在求職招聘板塊,不少求職者在線貼出自己的年齡及學歷等簡歷信息,許多已達退休年齡的求職者學歷信息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

          “低領老年人群內部差異性很大。”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老年人再就業的職位選擇也會根據老年人的主觀意愿、健康狀況、職業經歷、能力特長等因人而異。再就業情況也存在兩極分化。少數身體狀況良好、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的老年人如醫生、教師等職業有返聘現象,部分低領老年人仍然集中在保潔、保安等低門檻行業,很多低齡老年人仍渴望在退休后融入社會。

          “無關收入,再就業是希望繼續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讓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一位退休后再就業工作者梅女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她在一家物業上班,像她這樣的年紀,不必承擔生育撫養壓力、經濟壓力,且早已擁有幾十年的工作經歷,責任心更強,經驗更豐富,可以說擁有無可替代的“年齡優勢”。同時,梅女士也提到,“雇傭老年人,企業也可省去很多人力成本,是雙贏”。

          不可照搬國際經驗

          “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重,充分利用低齡老年人再就業,開發‘老年紅利’的呼聲逐漸興起。”宋健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各相關部門、各地方已經開始推動低齡老年人就業。

          8月,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采納市人大代表陳長欽《關于鼓勵老年人再就業的建議》,多措并舉營造有利于老年人就業的社會氛圍。

          5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強調,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針對老年人就業需求和特點,為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業、創業和技能培訓,提升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水平。培育和發展基層老年協會,建立激勵機制,推進基層老年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

          世界范圍內,老年人再就業也已成為趨勢。

          “世界發達國家率先經歷人口轉變,遭遇適齡勞動力不足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普遍采取禁止年齡歧視、延長退休年齡、提升老年人就業技能、增加老年人就業機會等措施。”對于國外老年人再就業模式,宋健解讀道:“國際社會從20世紀80年代起先后提出‘生產性老齡化’‘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等概念,在理念上將老年人視為資源而非負擔。”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也是全世界老年人再就業最多的國家。在日本,隨處可見老年郵遞員、老年巡視員、老年出租車司機。據了解,日本重視引入短時間勞動等多樣化的勞動形式,多以服務業為主,成立專門的老年人職業介紹中心,并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日本老年人很多活躍在靈活就業崗位上,政府鼓勵老年人‘自主、自立’,以緩解年輕勞動力緊張等問題。”宋健表示。

          人口老齡化同樣是歐洲國家的難題。目前,歐洲各國普遍的做法是延長退休年齡、增加老年人勞動供給,給予積極財政激勵政策。在德國,銀發工作者已經成為勞動市場上的重要力量。據德國《圖片報》報道稱,2020年約有104萬退休老人再就業,這一數字創歷史新高。

          對于國外的老年人再就業模式能否給國內提供借鑒這一問題,宋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我國整體“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背景下,應該及時對老年人就業的前景進行科學研判,借鑒、參考國際社會的有益經驗。

          “要尊重老年人個體意愿,以自愿為基礎推進就業工作,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就業需求,不能采取一刀切,或是照搬國際經驗。”宋健直言。

          權益保障尚存難點

          “老年人再就業本身不會緩解老齡化,但有助于增強老年人的經濟自理能力,能夠讓社會理解‘老年人也是資源’的觀點,推進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是‘積極老齡化’的方案體現,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養老問題。”宋健稱。

          現實中,老年人就業的實現還存在諸多障礙,如老年人就業保障不充分、年齡歧視、老年人職位設限等等,怎樣真正為老年人就業鋪平道路仍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在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權益保障方面,目前勞務關系對老年人退休再就業的保護并不全面,諸如社保、加班、工傷等基本保障在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較大分歧。對此,梅女士表示,自己所在的物業屬于正規企業,雖然不交保險,但會提供意外險,保證員工安全。

          “老年人再就業面臨著諸多法律風險。”北京市藍鵬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王之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依法已享受退休待遇的,不構成勞動關系,通常為勞務關系,也可以參照適用勞動法自己勞動合同法的約定,雙方有約定的依約定。老年人勞動權益的保障目前沒有法律規定,由于年齡問題,用人單位無法給老年人繳納工傷保險,這方面會產生很大問題。“可以說老年人的勞動保障仍處于空白領域。”

          “選擇正規、可信的就業平臺,多以靈活用工的方式回到社會上是個不錯的選擇,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王之焰表示。

          如何為老年人再就業再尋發力點?宋健表示,應科學借鑒國際經驗,使用法律措施禁止任何對老年人的就業歧視。幫助有意愿就業的老年人順利就業,保障其合法權益。通過對老年勞動者、雇用老年人的單位相應的激勵,鼓勵有能力的老年人從事社會勞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雇用老年人。“同時,要通過多種渠道為老年人提供就業培訓和職業教育,更新知識、增長能力,使其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工作環境,在理念、行動上持續為老年人再就業賦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