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造車新勢力赴港上市:搶的是賽道領頭羊 融的是“救命錢”
          • 2022年03月25日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龔夢澤

          提要:作為國內較早實現交付的造車新勢力,3月17日,零跑汽車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零跑汽車已獲得紅杉中國、上海電氣、中國中車等財務和產業投資方的投資,總金額近百億元。

          2022年以來,包括蔚來、威馬、哪吒、零跑、高合和賽力斯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們開始爭相“趕考”資本市場。作為最早在美國上市的蔚來汽車,今年3月10日宣布于港交所二次上市。

          無獨有偶,作為國內較早實現交付的造車新勢力,3月17日,零跑汽車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零跑汽車已獲得紅杉中國、上海電氣、中國中車等財務和產業投資方的投資,總金額近百億元。

          計劃赴港上市的還有哪吒汽車。盡管在問及赴港IPO事項時,哪吒汽車品牌中心副總經理張洪漢對《證券日報》記者三緘其口,但據天眼查顯示,哪吒品牌所屬公司——合眾新能源在今年2月份剛剛完成了新一輪超過20億元融資。多方消息推測,完成D系列融資后,估值超過250億元的哪吒汽車大概率將于年內啟動赴港IPO。

          據記者觀察,上述一輪輪融資和登陸資本市場的操作,都有明確的資金用途和中長期規劃,一場大仗正在等著造車新勢力和它們背后的資本們。

          融資渠道趨緊趨嚴

          赴港上市成為現實選擇

          “早期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動機多元,融資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企業旨在利用上市條件差異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度。”有不愿具名的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以造車新勢力為例,在經營初期一定是虧損的,也是最需要資本孵育的,美股對此寬容度更高。

          此外,“市場估值高,流動性好,尤其是美股允許同股不同權,讓公司創始人保留與股權比重不對等的、更多的投票權,也促使包括新勢力在內大量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上述分析師表示。然而,自2019年開始,美國對中概股限制政策逐漸加碼。特別是2020年4月份,瑞幸咖啡曝出財務造假后,信任危機導致針對中概股的指責達到頂峰,做空接踵而至。

          所幸的是,這一期間科創板的橫空出世,讓包括新勢力車企在內很多科技企業看到了希望。這其中,威馬曾一度被認為有望躋身科創板新能源車第一股。2021年2月初,威馬汽車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去年7月份,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曾透露:“上市進度不由自己,但希望越快越好。”然而,歷經數月的漫長等待,對于公司已經選擇放棄上市申請的說法,威馬方面甚至都未予置評。

          威馬科創板闖關敗北之后,國內自主品牌領頭羊吉利汽車順勢接棒,但同樣失望而歸。事實上,在科創板加大申請企業“硬科技”資格審查力度后,堵住了許多腰部造車新勢力們和妄圖通過“造車”概念IPO翻身的無實力企業。

          與此同時,“蔚小理”搶灘資本市場風頭更勁,接連赴美上市乃至回港二次上市。此時,尚有資金和流量在手,有意發展壯大的二線新勢力們,便將目光轉向了赴港IPO。

          “改道”港交所快速成長

          押寶國內新能源汽車賽道

          造車新勢力赴港上市的確不失為一個較好選擇,但也有投資人表達了擔憂。作為純粹的離岸市場,港股體量有限,造車新勢力很難獲得應有的價值認可。

          對此,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認為,目前新勢力們的當務之急是融資,而融資的主要手段就是尋找直接投資人。港股金融工具豐富,上市成功后,公司可以通過發債、增資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新勢力們和背后資本爭相搶灘資本市場,不斷“折騰”的動力源于對未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看好和篤定。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06-2021年間,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共發生約550起融資事件,總金額超3200億元。從注冊時間來看,超八成企業注冊年限在5年之內。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未來數年會持續向上,依然是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2萬輛和43.1萬輛,市場滲透率為17.0%。展望2022年,中國能賣出多少輛新能源汽車呢?中汽協給出的答案是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而乘聯會則給出了更為樂觀的預判,有機會突破550萬輛,實現70%的超高增長。

          高云鵬認為,汽車屬于大宗消費品,上市會為車企的品牌帶來更廣泛的傳播和知名度,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刺激銷量上揚。更為關鍵的是,新勢力們發展需要更規范和清晰的規劃,有效促進企業自我革新。

          新勢力集體虧損成常態

          上市融資成為生存必選項

          盡管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美如畫,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是,全球電動汽車執牛耳者特斯拉也是在經歷了15年的虧損后,才于2020年首次實現盈利。國內造車新勢力TOP3“蔚小理”至今也未擺脫虧損狀態。

          據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鵬以創紀錄的15.95億元凈虧損額排在第一,隨后是蔚來的8.35億元、理想的2150萬元;年交付量端,蔚來達到9.1萬輛、小鵬9.8萬輛、理想9.0萬輛。而根據已經盈利的特斯拉表現,海外分析機構將擺脫虧損轉折點粗略定在年交付量20萬輛。

          “造車新勢力在美股上市能夠暫時緩解資金需求,但想要真正通過造車盈利,短期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告訴記者,造車新勢力們上市成為拓寬融資渠道的必選項。

          需要指出的是,率先登陸資本市場雖有機會跑在賽道的前列,但即便成功IPO,也只是踏出了漫漫“錢”路的第一步。就在造車新勢力們用燒錢換規模,以時間換空間的同時,更多競爭對手也在日夜兼程——這其中既有百度、小米、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也有加速轉型探索的傳統車企。

          “未來的三至五年,將是新能源純電品牌汽車的決戰時刻。在2025年之前,通過市場淘汰,市場集中度提升和品牌力提升之后,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必然會誕生出百萬輛級的新能源純電品牌,而能存活的造車新勢力可能僅有幾家。”張秀陽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