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年增速下滑 CRO巨頭泰格掏空“家底”
- 2021年06月22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看上去投資已經上升到泰格醫藥的戰略層面,此前它更多是小額度地參與其他基金,把自己當成一個出資人。而現在要激進得多,公司董事長葉小平在今年五月的股東大會上稱5年以后可能會成立一個比較大的母基金,投資總體金額會越來越大。據稱,除了基金之外,泰格醫藥今年還會加大直接投資的規模,目前在招聘一個20到30人的團隊,要投出50到60億元。
近日,全國最大的臨床階段CRO(研發合同外包)公司泰格醫藥擬出資98億元設立了一只總規模達2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這可能是目前國內醫藥公司最大的一筆風險投資基金的出資。不過這幾乎掏空了泰格醫藥的“荷包”。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泰格醫藥的凈資產為164億元,流動資產合計115億元。
出手闊綽的直接原因是過去幾年時間里,泰格醫藥從投資上得到的回報超過了主營的CRO業務。2020年年報顯示,泰格醫藥實現凈利潤17.5億元,其中有10億元來自于以投資為主的業務。過去四年,它的投資收益保持著年50%以上的增長,遠超其主營業務。
看上去投資已經上升到泰格醫藥的戰略層面,此前它更多是小額度地參與其他基金,把自己當成一個出資人。而現在要激進得多,公司董事長葉小平在今年五月的股東大會上稱5年以后可能會成立一個比較大的母基金,投資總體金額會越來越大。據稱,除了基金之外,泰格醫藥今年還會加大直接投資的規模,目前在招聘一個20到30人的團隊,要投出50到60億元。
常規情況下,一家公司來自于非主營業務的收入過高,總會受到資本市場的質疑,尤其是利潤主項還發生在投資業務上。如此大的陣仗,泰格醫藥并沒有過多解釋其戰略邏輯。但不爭的事實是,競爭加劇,行業特征發生劇烈變化,包括藥明康德在內的幾家CRO行業巨頭,都把投資當作拿到訂單的“核武器”。
藥明康德已經覆蓋了90家以上的公司和基金,其中大多被投公司都跟藥明康德有密切的業務關聯。比如,被歸入“藥明系”的基石藥業與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兩家公司的第三方合約外包成本是整個研發成本中最高的一項,僅2016年和2017年費用額就達到了3.68億元。
以投資拉動銷售,藥明康德相較泰格醫藥有天然的優勢。前者的核心業務為臨床前,而后者是臨床階段,這意味著藥明康德在投了創新藥企之后,可以迅速展開業務合作。這一優勢使得藥明康德在跟大投行“搶”標的時,都優勢十足。泰格醫藥則面臨一個實際情況,它此前都在投偏早期的公司,這些公司都需要結束臨床前研發之后才能進入到泰格醫藥的服務周期內,一般都耗時數年。
從財報上看,藥明康德每年的投資額相對穩定,都在3億美元左右,營收增長基本保持在25%左右。泰格醫藥的營收增速則連年下滑,2020年到了13.88%。2017年時,藥明康德的收入比泰格醫藥高60.78億元,到了2020年,這個差距變成了133.43億元。
據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的統計數據,2016年到2020年,國內CRO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3%,預計接下來的幾年仍將保持20%以上的市場增速。面對著一個未來能持續增長的市場,泰格醫藥發起了主動進攻。
“泰格發基金就是為了搶單子,現在除了藥明之外,像恒瑞這樣的創新藥企也在搶。泰格的確有些被動,它一方面加大了基金額度,另一方面也把投資輪次往后期偏重。但問題是,好的成熟標的本來就稀缺,還行業習慣性地都簽排他協議,這錢該怎么花出去啊?”某不愿具名的行業投資人告訴經觀大健康記者。
出名的“藥明系”和無人提及的“泰格系”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兩家頭部CRO公司都狂奔在投資路上,兩者也收益頗豐,但模式又有明顯的區別。
2014年算是泰格醫藥投資的起點。泰格醫藥作為LP(有限合伙人,即出資人)參與了一支名為“新疆泰睿”的基金。以此為基點,泰格醫藥的策略是廣泛撒網,作為各個醫藥類基金的出資人。
到了2016年,泰格醫藥已經成為多家VC和PE機構的座上賓,是IDG資本、啟明創投、盈科資本、云鋒基金、君聯資本、毅達資本、博遠資本等多家機構的LP。行業里有新的基金募資,都會來泰格醫藥這里“拜碼頭”。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到2021年,泰格醫藥出資的基金有56支左右,基金總規模高達527億元。此前公司公告曾顯示,泰格醫藥以13億元參與了26個醫療類投資基金或投資合伙企業,每支基金大致的出資額為5000萬元。關于兩個出資基金數量的偏差,泰格醫藥并沒有回應。
通過出資這些基金,泰格醫藥間接參與到了上百起創新藥企的融資。在這個階段,泰格醫藥也開始嘗試直投。啟信寶數據顯示,泰格醫藥累計對外投資數量49起,過半數與創新藥企投資相關,包括同力生物、思路迪、澤潤生物、北海康城等。
但投入的資源力度不比直接出資基金。葉小平表示,為了控制風險,泰格醫藥對外直投會控制在單筆2000萬以下,輪次更為早期,基本上都是pre—A輪和A輪。因此,三十多筆直投對應的資金規模應該在十億元以下。
從量級上看,泰格醫藥投了57家產業基金和三十多家藥企,這跟藥明康德通過投資覆蓋的90+被投公司和基金在同一量級。
不過藥明康德以直投為主,在其投資業務中占比近50%。從2016年到2020年,它的直投數量分別為6、10、7、8、6筆。且相比于泰格醫藥主要以LP的身份參與基金,藥明康德在基金中的角色要深入得多。以通和毓承為例,這支業內資金規模最大的生命健康領域基金是由原藥明康德風投部門的毓承資本與通和資本合并而來,合并之后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親自出任新基金的董事長,目前管理著上百億元資金。
這導致同樣是通過基金投資,藥明康德在被投企業身上打下的“烙印”比泰格醫藥要深。比如在業內,會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標簽——“藥明系”,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基石藥業、歐康維視、癌癥早篩公司 GRAIL 等都在其中,而很少有聽到“泰格系”公司。
“被動”中“進攻”
反映到具體業務上,就是泰格醫藥從2017年到2020年,其投資收益以每年50%以上的增速上漲,而營收增速(投資所得只貢獻利潤,不計入收入)卻在連年下滑,從2017的43.63%一路降至2020年的13.88%。看起來,投資業務并沒有給主營的臨床CRO業務帶來增幅。
但過去幾年,藥明康德的業務卻實實在在受益于投資。以“藥明系”公司基石藥業、華領醫藥為例,藥明康德及藥明系CRO基本就是其最大的供貨商,占據了它們研發費用的大頭。這兩家公司在“藥明系”并不算是研發管線最多的公司,可想而知,藥明康德從它的被投公司里拿到了多少訂單。
藥明康德一直穩定保持著25%左右的營收增速。2016年藥明康德進入全球行業前十,2018年排名第九,營收已經超過10億美元。到了2021年,升至第七,營收32.6億美元,幾乎每年都能超過一家行業巨頭。
這高于行業的平均增速,且從某種角度上講,藥明康德的營收增速可以更快。根據研報顯示,2020年國內CRO市場規模為975億元,臨床前的CRO市場規模超過70%,遠高于泰格醫藥所處的臨床階段CRO。且臨床前是整個藥物研發過程中高度標準化的部分,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更接近于制造業的邏輯。
該領域目前的狀態是不缺單子,缺優質產能。藥明康德的產能總是處在“滿負荷”狀態,從某種角度上講,產能“制約”了藥明康德的營收增速。在經觀大健康記者多次與藥明康德的溝通中得知,在全球尋求產業鏈上游企業的并購,擴大產能在內部是非常重要的事項。
臨床階段CRO卻沒那么標準化,作為藥企跟醫院之間的“橋梁”,其業務跟人高度相關,主要由人來跟蹤臨床階段病患的各種用藥情況。泰格醫藥高管在股東大會上就表示,“臨床CRO基本和資金關系不大,是和人相關的,看上去臨床很好做,就是招幾個人,但實際上要做大是非常難的。”
因此,該行業高度分散。2019年,市場規模在300億元左右,以此為主業的企業已達約400家,其中前五大臨床CRO機構(按收入計)占中國臨床CRO市場總額的31.0%,剩下400家企業瓜分了剩下70%市場。泰格醫藥是中國最大的臨床CRO機構,2019年市場份額為8.4%。
為了啃下這不到10%的市場份額,泰格醫藥從2008年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并購,前前后后收購了八家臨床CRO企業。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5年,泰格醫藥錄得85.59%和53.23%的營收增速。
不過市面上還值得投資的臨床CRO標的已經沒多少了。按照泰格醫藥高管的說法,目前市面上值得投資的臨床CRO泰格基本已經覆蓋了。可以說并購不再奏效,這也是近幾年增速放緩的核心原因。
泰格醫藥這次把籌碼押到了投資上,第一個明顯的區別是,自己出資做管理者,加強對被投公司的“掌控”。
二是提高單次投資額,從原本的2000萬元擴到3000到5000萬元,同時將投資輪次從原本的A輪擴展到pre-IPO輪,這也是為了減少投資與業務之間的間隔期。以創新藥頭部公司信達生物為例,2011年10月它完成A輪,但直到2014年9月,信達生物才開始了第一個臨床,這中間有接近三年的時間差。
泰格醫藥的策略轉變所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整個創新藥行業的融資戰又會熱絡起來,泰格醫藥的主動進攻,大概率會引發直接競對藥明康德,以及幾家頭部創新藥企的策略變化。通過投資“劃地盤”,讓各自的生態圈更完整,護城河更寬,是幾家公司的核心目標。有些“被動”的泰格醫藥后續會如何進攻,以及對行業有多大影響,經觀大健康記者會持續關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