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六家央媒斥炒作國產鞋行為:監管應堅決出手!
          • 2021年04月07日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隨著輿論發酵,六家央媒陸續發聲斥炒鞋行為,官方微信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發文喊話:“愛國主義怎容投機倒把”“這場炒鞋鬧劇,該收場了!”。

          剛剛結束的清明小長假,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國產鞋價格遭爆炒的話題在網絡上刷屏,一度登上微博熱搜。一款發售價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售價高達48889元,漲幅達31倍。隨著輿論發酵,六家央媒陸續發聲斥炒鞋行為,官方微信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發文喊話:“愛國主義怎容投機倒把”“這場炒鞋鬧劇,該收場了!”。

          人民網: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

          4月4日,人民網發表題為《人民財評: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評論文章稱,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并非不可。但是,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

          人民網評論稱,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多方攜手、齊心協力,讓炒鞋客無路(炒鞋歪路)可走!

          新華社: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

          4月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的評論文章稱,知名國產品牌的限量款球鞋在二手市場上存在一定溢價并不新鮮。然而,這一波價格上漲明顯超出溢價范疇,遠離價值規律。一件商品短短幾天漲價數十倍,顯然不是市場運行的正?,F象。

          新華社指出,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始終是企業應當遵循的發展正道,借機偷奸?;用晒镇_終究只會害人害己。對當前一些網絡平臺借機哄抬價格的行為,品牌方應當盡快動起來,維護品牌形象。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光明日報:嚴查部分“炒鞋客”和相關平臺

          4月6日,光明日報客戶端發表時評《熱炒國產鞋漲價31倍,誰在收割智商稅?》稱,中國消費者愛國產品牌,本屬人之常情,絕不應該成為某些“炒鞋客”的可趁之機。那些惡意炒作國產品牌球鞋的相關平臺,也有消費廣大用戶的愛國心之嫌。相信明眼人,都能看穿他們的伎倆,不會盲目跟風。

          光明日報指出,相關監管部門不妨適時出手,盡快干預。首先是通過權威機構發聲,向公眾說明這場“炒鞋”的利害關系,為這場風波降降溫。其次,也該嚴查部分“炒鞋客”和相關平臺,禁止其惡意助長“炒鞋”風潮,讓部分國產球鞋盡快回到正常價格。

          同日,光明網發表題為《國產球鞋遭熱炒漲價數十倍,受損的終是消費者》的評論文章稱,品牌方要在熱度中保持冷靜,看得更長遠一些。要意識到很多球鞋的稀缺性實際上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是“限量”還是“復刻”,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自己說了算,此時不能任由炒鞋商人借由其產品割韭菜。

          央視:“炒鞋”當心“雞飛蛋打”

          4月5日,央視新聞發布題為《國產鞋原價1500炒到49999?“炒鞋”當心“雞飛蛋打”》評論文章稱,說到底,鞋是用來穿的,而不應是用來炒的,“炒鞋”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必須被遏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普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保證行業得到健康發展、不被傷害。

          央視新聞稱,“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戶、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除此之外,一旦“炒鞋”失敗,貸款逾期歸還,還會影響個人征信記錄。

          央廣網:打著愛國幌子的“炒鞋熱”,必須遏制!

          4月5日,央廣網發表評論文章《打著愛國幌子的“炒鞋熱”,必須遏制!》一文稱,不管是炒洋品牌也好,還是炒國貨也罷,炒鞋本質上都是投機行為,是擊鼓傳花式的資本游戲。現如今,炒鞋早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它的背后可能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行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助長了金融風險。此外,由于操作黑箱化、部分消費者不理智等,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央廣網稱,必須通過嚴格監管和積極引導,堅決遏制炒鞋風氣蔓延,讓“鞋穿不炒”成為社會共識,讓球鞋潮流回歸文化本身。

          工人日報:炒鞋,一邊“支持國貨”一邊算計同胞

          4月6日,工人日報評論稱,如今,有更多人關注國貨本是好事,但如果投機者通過非正常手段把持貨源,讓國產鞋的價格高到畸形,無疑會打擊消費者的積極性,最終讓向好發展的整個行業遭受損失。如果炒國產鞋的風氣剎不住,無論買不買鞋,人們的愛國情懷恐怕都會受到傷害。

          工人日報指出,愛國應該表現在行動上,而不能一邊喊著口號一邊算計自己的同胞。無論是炒鞋、炒酒還是炒茶,監管部門都應及時出手潑水降溫,品牌方、經銷商更不能坐視不管甚至推波助瀾——來之不易的品牌形象和口碑需要共同維護。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