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國務院國資委就“人工智能+”密集發聲 強調加快打造“殺手锏”技術
          • 2025年04月03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隨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正加速重塑全球科技和產業格局,技術革命窗口期正在縮短,而前沿技術一旦形成壁壘,后發者追趕難度極大,容易形成“贏者通吃”效應。因此,這一進程的緊迫性,既源于外部競爭的“倒計時”,也來自內部高質量發展的“時間窗”。從安全角度來說,國資央企也需要通過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以提升產業鏈安全和韌性。

          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人工智能被看作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已成為其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來看,央企在應用、算力、數據、模型等人工智能產業重點領域已取得積極成效。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中央企業已在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超500個場景布局應用人工智能。

          在前沿顛覆性領域

          加強布局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后,最近一周內,國務院國資委又數次提及央企人工智能發展:

          3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媒體通氣會上進一步明確了后續央企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個“更加突出”方向;3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茍坪在“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上表示,要共同推進范式轉型,緊跟前沿動向、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動“AI for Science”成為解決科學問題的“新鑰匙”,積極擁抱“科學智能和機器猜想”;3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顯示,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民主與法制》周刊發表的署名文章提到,要“高質量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瞄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顛覆性領域加強布局,加快打造一批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

          北京交通大學工業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陶耀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正加速重塑全球科技和產業格局,技術革命窗口期正在縮短,而前沿技術一旦形成壁壘,后發者追趕難度極大,容易形成“贏者通吃”效應。因此,這一進程的緊迫性,既源于外部競爭的“倒計時”,也來自內部高質量發展的“時間窗”。從安全角度來說,國資央企也需要通過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以提升產業鏈安全和韌性。

          對于這輪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為代表的前沿顛覆性技術所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張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資央企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影響范圍大、科技生態帶動力強,其加速在這一領域突破,既可實現我國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又可通過科技上的突破帶動產業升級。

          聚焦關鍵領域

          加快掌握“根技術”

          從“息壤”“云驍”“慧聚”等央企算力平臺,到“九天”“星辰”“元景”等千億級大模型,再到諸如供電服務,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工程設計等一批高價值場景的應用落地,可以看到,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績。

          陶耀東認為,央企應進一步加強技術突破和基礎研究,比如,加強人工智能底層算法創新研究,提升技術原創性,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另外,還要建設自主可控的智算中心,逐步形成全國性的算力網,優化算力調度機制。完善行業基礎數據集建設,推動數據共享標準制定。

          張闖建議,央企應聚焦人工智能專用芯片、深度學習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努力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提高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目前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戰略性、高價值場景挖掘不足、協同合力有待增強等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堅持產投結合、以投促產,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優化人才引育,建立更加符合行業特點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發揮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的優勢,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堅定攻關大模型,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

          在陶耀東看來,未來,央企需以“長期資本+耐心創新”為核心,在技術突破、基礎建設、生態協同、安全治理四方面形成閉環,在全球科技變局中搶占制高點,占據主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