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兩股東入股后“閃退” 楚環科技IPO蹊蹺
          • 2021年11月0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近期,證監會官網顯示,楚環科技拿到了首發反饋意見,公司距離上會又近一步。

          成立16年之際,杭州楚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環科技”)在實控人陳步東、吳意波的帶領下準備進軍A股資本市場。近期,證監會官網顯示,楚環科技拿到了首發反饋意見,公司距離上會又近一步。需要指出的是,IPO背后,楚環科技也有諸多疑點,其中公司股東張海寬入股不足半年“閃退”頗為蹊蹺,而同樣的情節也發生在股東程輝身上,入股逾一年、增資3個月后其也退出了股東名單。兩名股東“閃電”退出的原因為何?是否涉及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輸送安排?這無疑成為了楚環科技IPO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張海寬入股不足半年退出

          自然人張海寬入股未滿半年時間便退出了楚環科技股東行列。

          招股書顯示,楚環科技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廢氣惡臭治理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主要服務于市政污水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客戶。據楚環科技介紹,近年公司開始逐步拓展工業領域客戶,如養殖屠宰、石油煉化、醫藥化工、乳制品、食品加工、噴涂、紡織印染、釀酒等行業。

          據了解,楚環科技成立于2005年6月,正值公司成立16年之際,在今年6月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向深市主板發起沖擊,擬募資4.1億元,分別投向廢氣治理設備系列產品生產線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及信息協同平臺建設項目以及補充營運資金項目。

          縱觀楚環科技成長史,在變更為股份公司之前,共經歷了6次股權轉讓,6次增資,其中在第二次股權轉讓時引入了股東張海寬。

          具體來看,2014年6月3日,股東徐時永與張海寬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徐時永將其持有楚環科技5%的75.1萬元出資額以75.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張海寬,由此張海寬成為公司持股5%的大股東。

          不過,入股還未滿半年時間,張海寬便萌生了退出的念頭。

          2014年11月26日,楚環科技召開股東會并作出決議,同意張海寬將其持有公司5%的75.1萬元出資額轉讓給實控人陳步東,張海寬退出股東行列。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然人短期入股這種情形并不常見,這當中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其他利益輸送安排還需要重點說明。

          程輝增資3個月后股份“退回”

          與張海寬有同樣經歷的還有自然人程輝。

          據楚環科技招股書,也是在第二次股權轉讓時,即2014年6月3日,徐時永將其持有楚環科技2%的30.04萬元出資額轉讓給了程輝,程輝成為了公司持股2%的股東。

          之后在2015年5月18日,楚環科技召開股東會并作出決議,同意公司注冊資本由1502萬元增加至3002萬元,新增注冊資本1500萬元,其中程輝以貨幣認繳新增注冊資本30萬元。由此,程輝出資金額達60.04萬元,持股比例仍為2%。

          但剛入股逾一年時間、增資3個月,程輝也有了退出的想法。

          具體來看,2015年8月28日,程輝與徐時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協議約定程輝將其持有楚環科技2%的60.04萬元出資額以60.04萬元轉讓給徐時永。該交易完成后,程輝不再是楚環科技股東,這也意味著程輝持股逾一年后將股份“退回”。

          無論是張海寬還是程輝,受讓股份來源均為徐時永。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徐時永為楚環科技單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9.01%,值得一提的是,徐時永為實控人陳步東的一致行動人。

          股權關系顯示,楚環科技實控人為陳步東、吳意波,陳步東、吳意波、徐時永三人直接、間接合計控制公司76.42%的股份。而針對徐時永不是陳步東、吳意波共同實控人的原因,證監會也曾進行過追問,還要求楚環科技說明徐時永是否存在代持等情形。

          針對相關問題,記者向楚環科技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

          應收賬款余額逐年走高

          除了兩股東“閃退”之外,楚環科技應收賬款余額逐年走高一事也是公司IPO需要直面的一大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楚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91億元、2.58億元、4.01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799.44萬元、3243.34萬元以及7644.29萬元。截至報告期各期末(含合同資產),楚環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6669.64萬元、1.13億元與1.82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84%、43.9%和45.43%。

          不難看出,楚環科技應收賬款余額以及占營收的比例均在逐年走高。針對上述情況,證監會也要求楚環科技結合業務特點、行業特征、結算模式等,分析并披露報告期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逐年增加的原因;此外,補充披露截至招股說明書披露日,各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收回金額及比例,逾期應收賬款余額及期后收回金額和比例。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記者表示,應收賬款持續上升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如果公司客戶財務狀況惡化或無法按期付款,將使得公司面臨較大的營運資金壓力。

          此外,楚環科技的存貨跌價風險也遭到證監會追問。

          報告期各期末,楚環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8694.48萬元、9143.94萬元和1.18億元,其中在產品余額分別為8527.66萬元、8626.60萬元、1.12億元,占存貨余額的比例分別為98.08%、94.34%、94.6%,均系未完工的項目成本。

          楚環科技表示,在產品主要系公司尚未驗收項目投入的設備及原材料、人員工資等費用,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產品金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公司銷售的設備長時間不能驗收,可能出現在產品毀損的情況,進而導致存貨出現跌價的風險,給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