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睿創微納提示并購標的存風險 機構下調盈利預測有何考慮?
- 2021年10月21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為加強在微波領域的布局,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睿創微納”)擬以2.81億元收購無錫華測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下稱“華測電子”)56.25%的股權。
為加強在微波領域的布局,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睿創微納”)擬以2.81億元收購無錫華測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下稱“華測電子”)56.25%的股權。
這被市場視為公司欲開辟第二增長點的信號。過去三年,睿創微納凈利潤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速,但在今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增速已降為個位數,因此也被多家研究機構下調盈利預測。
而此次交易能否順利進行,仍是未知數。因此次收購資產事項信披不完整,10月11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答復標的業績下滑、本次交易未設置業績承諾等情況。
10月19日,睿創微納在回復函中做出解釋:“標的公司存在客戶集中度高、供應商依賴、應收賬款金額較大的風險。”
近三年產品需求放量
公開資料顯示,睿創微納是從事非制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微機電系統)開發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
所謂非制冷型成像,其特點是可在室溫下工作,且設備成本較低,體積較小,可維護性高。而制冷型工作需要將溫度下降到零下近200度左右。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分析:“過去非制冷紅外技術發展痛點在于高成本,隨著以睿創微納為首的本土公司積極推動技術進步,疊加近幾年來終端需求放量帶動生產端良率提升,整體來看非制冷紅外產品成本正以每年10%~20%的節奏快速下探,并推動新的應用持續落地,如消防、汽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睿創微納營收3.84億元、6.85億元和15.61億元,歸母凈利潤1.25億元、2億元、5.84億元,幾乎每年以倍增的速度成長。
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5.54%至8.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1%至3.1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72元/股。中信證券對此分析:“收入端承壓主要源于,去年同期人體測溫設備需求爆發式增長帶來的高基數。”
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為63.4%,同比增加0.53個百分點,凈利率為36.57%,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存貨為9.13億元,同比增長28%。
對此,有機構表示,這表明公司積極備貨應對下游需求,并受益于產品結構優化以及規模效應+良率提升帶來的成本降低。
研發方面,近年來,睿創微納不斷進行產品的技術升級。2018年至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達到0.65億元、1.11億元、2.28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0%至1.25億元,研發人員746人,占公司總人數的47.7%。
“下調”盈利預測與股東減持
盡管近年來公司業績增速亮眼,但睿創微納仍被一些研究機構下調盈利預測。
華泰證券表示:“2021至2023年,預計公司歸母凈利潤為8.04億元/11.61億元/16.85億元,前值為8.49億元/12.34億元/17.11億元。下調以反映公司人體測溫產品向工業測溫產品過渡,同時募投項目建設延期導致投產進程延后的影響。”
無獨有偶,天風證券指出:“公司在新興領域靜待成本下降推動應用場景突破;持續布局微波業務,或開啟第二成長曲線。基于全年審慎預測以及對于未來公司快速成長預期,將2021年歸母凈利潤由7.69億元下調至6.96億元,2022-2023年為11.63億元/16.55億元。”
二級市場上,公司此前頗受資金的熱捧。自從2019年7月上市以來,睿創微納股價穩定上漲,到今年8月末,其股價漲至129.5元/股,相比上市初翻了2.5倍,但近期股價出現明顯回調。
10月20日,睿創微納報收82.15元/股,相比兩個多月前的高點累計下滑33%,市值366億元,滾動市盈率61.5倍。
Wind數據統計,今年公司有不少股東參與減持。僅僅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7名股東通過54次減持,凈賣出242萬股,約合市值2.48億元。7名股東分別為董事趙芳彥、王宏臣、江斌,職工監事魏慧娟、監事孫瑞山,以及股東陳文禮、石筠。
對于公司后市走勢,市場眾說紛紜。有投資者認為,公司上半年業績高漲,部分原因是海外人體測溫產品爆發,而該產品的高景氣時期已過去。2021年中報顯示,公司境外主營業務收入2.99億元,同比增長37.83%,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34.6%。
不過,不少機構基于公司技術壁壘,仍看好其未來的增長空間。
關于非制冷紅外探測器技術水平,主要評判標準是對比像元尺寸和陣列規模。若元尺寸越小,陣列規模越大,那么成像精度就越高,技術也就越先進。當前全球范圍內主流廠商的像元尺寸為17微米與12微米,而睿創微納早已推出10微米級產品,并在今年發布了8微米紅外熱成像探測器芯片。
并購被問詢公司提示相關風險
當下,業內主要關注的焦點在于,隨著人體測溫產品需求減少,睿創微納能否開辟第二增長點。
10月8日,睿創微納公告稱,為加強在微波領域的布局,擬以自有資金2.81億元收購華測電子56.25%的股權。資料顯示,華測電子成立于2006年,主要致力于微波電子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與此同時,睿創微納與華測電子原第一大股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雷華研究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支持華測電子的發展,將其打造為國內微波與射頻行業的重要企業。
睿創微納介紹,華測電子近日與某一主要客戶簽訂了一份微波收發組件產品的訂貨合同,交付周期為2022年至2024年。華測電子近期還陸續收到其他訂貨需求,受益于自身的深厚積累以及微波行業的旺盛需求,訂單充足,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10月11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睿創微納補充披露本次交易未設置分期支付、業績承諾等措施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有利于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等問題。
市場還關注到,華測電子2020年以來業績呈大幅下降趨勢。
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華測電子營業收入分別為1.87億元、2.45億元、1.32億元和201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295萬元、2449萬元、912萬元和-398萬元。
天眼查顯示,華測電子曾與無錫國芯微電子存在買賣合同糾紛。雙方對簿公堂過程中,國芯微電子申請財產保全,請求凍結華測電子銀行存款7071.77萬元或查封相應價值資產,華測電子部分銀行存款被凍結。
10月19日,睿創微納在回復函中表示,標的業績下滑主要因上述合同糾紛,從該供應商的采購不能正常進行,導致標的公司某波段收發組件無法完成生產交付。雙方已達成和解協議,完成撤訴,恢復正常經營。
睿創微納還稱,標的公司近三年各期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64%、98.74%、99.12%,主要系產品用途限制所致;由于標的公司對于產品加工工藝的精密度、產品性能的穩定性方面等有較為嚴苛的要求,且產品多為客戶定制,存在供應商依賴的風險。
另外,標的公司應收賬款金額較大,占總資產的比重較高,主要來自國內軍工央企集團下屬雷達研制生產單位和科研院所等涉密主體,該類客戶具備良好的商業信譽及償付能力。
而對于本次收購,廣發證券認為:“華測電子產業優勢顯著,技術互補疊加產業融合,打造國內領先半導體平臺企業可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