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米沒有回頭路:手機廠商已經全面備戰可穿戴等周邊設備
- 2021年07月14日來源:新浪財經
提要:作為一家目前以可穿戴設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華米在健康醫療、運動以外,選擇造芯作為新的故事。
作為一家目前以可穿戴設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華米在健康醫療、運動以外,選擇造芯作為新的故事。
2019?年?6?月,華米發布了?AMAZFIT?智能手表?2?等新品,這兩款產品中都采用了華米自研基于??RISC-V?的黃山?1?號芯片。
兩年后的?2021?年?7?月,華米發布了自研的新一代可穿戴芯片黃山?2S,這是首款采用雙核?RISC-V?架構的可穿戴人工智能處理器。華米官方表示,這枚芯片已于今年?3?月流片成功,將成為第三代?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之一。
華米上市以后一直在強調“去小米化”,而沒有與手機深度綁定的可穿搭設備,就需要極致的功能、體驗來吸引消費者,這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沒有什么能比一顆自研芯片,更能讓設備商痛快秀肌肉了。
在大會上,華米聯合創始人趙亞軍介紹道,華米從?2015?年就開始布局自研芯片,2018?年投資了發明RISC-V?指令集的?SiFive?公司,之后兩年先后發布了黃山?1?號與黃山?2?號。
RISC-V?指令集相較于?ARM,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相對自由地定制,對于華米這樣非巨頭企業來說尤其如此。據華米介紹,此次發布的黃山?2S,是首款采用雙核?RISC-V?架構可穿戴人工智能處理器,超強大核運算性能可支持圖形、UI?操作等高負載計算,大核系統同時集成?FPU?支持浮點運算。運算效能提升的同時,功耗降低。
與此同時,黃山?2S?加入了一枚獨立的?GPU,受限于性能與續航,可穿戴設備界面的流暢度與手機相比是明顯差距,而獨立?GPU?的加入可以幫助更好地處理圖像信息,官方表示,黃山?2S?的圖形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提升達67%。
另外,黃山?2S?的卷積神經網絡加速處理單元能迅速識別疾病類型,效率和識別速度相較于純軟件計算亦有可觀的提升。
芯片以外,華米還開發了一套智能手表操作系統?ZEPP?OS,基于?FreeRTOS?微內核開源代碼,官方數據表示相較之前運行功耗降低?65%,續航提升?190%。
當然,以上全都是數據,芯片與系統只是底層架構,讓消費者買單的,依然是體驗與功能。
縱覽整個市場,華為、蘋果、三星這幾家巨頭企業均選擇在自家的可穿戴設備商搭載自研芯片,而其余廠商基本上是采購為主,主要供應商包括高通、聯發科、德州儀器、匯頂科技(112.790,?-0.37,?-0.33%)等等。
自研芯片的優勢不用多說,除了秀肌肉、實現更好地軟硬件協同、定制化功能以外,自研平臺規模化生產以后,也能攤薄成本,提升利潤。華米?CEO?黃汪此前曾表示,一顆芯片的毛利率起碼超過?40%,自研芯片在成本上更有優勢。而對于華米來說,自研芯片這樣重研發打法幾乎是必走的一條路。
可穿戴設備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目前投入最兇、拼刺刀最狠的,其實是醫療健康領域相關的功能,但與此同時,由于政策監管原因,醫療設備是很敏感的詞匯,可穿戴設備商在宣傳口徑上其實很忌諱把自己定義為“醫療設備”。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一方面忌諱、謹慎,一方面又得大力投入研發。
尤其是對于華米這樣相對獨立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來說,沒有與手機天然的綁定關系,就需要足夠的產品力去和手機廠商們搶飯吃。
當然,作為小米生態鏈首家赴美上市的企業,小米手環的巨大出貨量,依然是華米的基本盤。但若想再進一步,要么深化與小米的綁定,要么大力發展自有品牌。作為上市企業,華米顯然有著更大的野心。“去小米化”是華米上市以來最想向外界講的故事。
從?2015?年到?2018?年,盡管來自關聯交易(小米手環代工)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但依然處在?70%?以上的高位,這讓華米自有業務的說服力嚴重不足。
2021?年?Q1?的最新財報顯示,華米自主品牌營收達?7.31?億元,同比增長?84.4%,自有品牌產品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11.1%,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華米自有品牌的量確實提升了,而不能忽視的是小米手環處在換代期,出貨量自然會下降。
此消彼長,帶來的結果是,華米該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僅為?5.4%,上市以來歷史最低點,伴隨著自有品牌占比增加的,是大幅提升的營銷成本與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8.7%,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增長?65.5%,單季度錄得凈虧損?4042.7?萬元。華米依然還在去小米化的陣痛期。
對于華米自有品牌?AMAZFIT?來說,盡管其包含高中低檔各個價位的產品,但高端產品能成功,才是其獨立小米以外的底氣,即更垂直、更專業。當然,我們確實也能看到在醫療、芯片上華米的投入,它正在走著和手機廠商的可穿戴設備完全不同的一條路。這家總被質疑為“小米手環代工商”的企業,需要在中高端專業市場拿下更好的成績,以打破這樣的質疑。
好消息是,可穿戴市場依然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729?萬臺,同比增長?42.6%;而具體到全球,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共出貨?1.046?億部,同比增長?34.4%,這也是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首次突破?1?億臺。
市場遠未見頂,但回到華米,一方面去小米化的故事仍需更多有力論據,另一方面,手機廠商已經全面備戰可穿戴等周邊設備,強敵環伺,但華米沒有回頭路。
?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